第(2/3)頁 連過來做工的那幾個也有口福,跟著一起吃,不過幾天功夫臉上便長了一圈肉來。 不得不說,粟米確實養(yǎng)人,四娘那丫頭頭發(fā)本來黃著,這么些日子下來倒是黑了不少,葉霓對此很是欣慰。 如今的重活累活都有人干了,只等點鹵水要她自己來,此時葉霓一邊點鹵一邊看四娘拿來的賬本。 說是賬本也不過是幾個竹冊子串起來的,用墨水在上面寫寫,等寫完時再將墨水擦洗干凈,曬干便可繼續(xù)使用。 耐用倒是耐用,就是不方便。 “嗯,對的,沒甚缺漏。” 說著她打起一碗豆花遞給四娘,對這些孩子她向來不吝嗇夸獎,四娘也很受用,做起活來也更加賣力。 葉霓望著屋外候著的腳夫,恁多人,就算是有自家豆子墊著也架不住這樣的損耗,若是有家里有牲口拉貨就好了。 豆腐吃水多,葉家的那一口井水也就只夠自家用,所以做豆腐基本上都是從山上挑水,費(fèi)時費(fèi)力不說,一個來回還要灑下許多水,實在不值當(dāng)。 這古時候什么都缺,葉霓忍不住想念起二十一世紀(jì)的便捷來。 還是再攢攢,先將年關(guān)過去了再說,屆時買一頭牛回來,不管是耕地還是拉貨,都是極好的。 原先葉家也是有一頭毛驢在的,但是被二娘賣了給她換藥吃,不得不說這兩個阿姊對她是真的掏心掏肺,所以每次豆腐豆花,她都要留下許多給她們。 起灶燒漿的小娘子做活也是麻利,不多時一鍋熱騰騰的豆腐就做好了,兩個女娘起力一抬,便將它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胤旁诹送饷妗? 劉大郎一眾也手腳麻利地脫模,四娘喊道:“九十三號,九十三號。” “哎,來了來了!” “你的是多少?” “一籃子。” 四娘瞄一眼,確認(rèn)無誤后劉大郎才動手切豆腐。 九十三號是個縣城里的家奴,這次過來也是給主人家買豆腐,葉霓想了想,也擦擦手出來,親自給人裝籃子里。 “這位老伯,可是要去石頭城?” “是哩是哩,三娘好記性。” “可否替我阿姊捎上些?” 這家奴一愣,又見她笑盈盈地添了兩塊放上去。 “好說,不過是順手的事!” 那可是兩大塊豆腐,給自家婆娘做個菜,也能吃上兩天,正好自家小子愛吃,捎些就捎些,也就這么一趟。 …… 這么一大鍋的豆腐,很快被分得七七八八,葉家廚房里的炊煙不停,有許多人往這兒來,還有許多人滿面春風(fēng)地從這兒背著籃子走。 秋收剛過去,之前幫忙的親戚總是要走動走動,這時候捎上這么一籃豆腐,體體面面的,多好。 謝長安看著越來越活絡(luò)的倉河村,陷入了沉思,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豆腐,居然能把臨近的幾個村落攪活了,葉霓此人,確實有幾分本事。 “郎君郎君,三娘給咱們這兒送豆腐哩!” 田狗兒屁顛顛地提著一個小小的籃子跑過來,他伸手接下,豆腐沉甸甸的,田狗兒這樣的屁大小孩,他怕摔著了。 “你把鍋里的野雞肉端些送與人。” “為何還要送肉食?” 此前倒是沒有這種情況出現(xiàn),謝長安也有幾分尷尬,總不好說兩人斷了姻親,吃人嘴軟拿人手短。 “送去就是,多言個甚?” “哦。” 誰知田狗兒沒進(jìn)葉家大門便被攔住了。 四娘插著腰,“你站住,沒事跑進(jìn)來作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