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修路是利國利民之事,只是投入資金巨大,風險也大。 早在很早以前韓佑不算很嚴謹的換算過了一下購買力,一貫錢相當于后世的四千塊。 后來韓佑發現根本不是這么回事,首先就是貨幣貶值的問題。 前朝昏君貪,下面的官員貪,錢也用不到正地方,各種暴政、苛政層次不窮,導致金錢購買力逐漸下降,貨幣供應量在前朝末期猛然增加,超過市場需求后的直接反應就是貨幣價值下降,物價普遍上漲。 前朝皇帝被干掉后,各道各州府的世家人人自危,還以為要天下大亂,高價收購物資囤積。 結果最后風平浪靜,可這些東西都買了,再賣了的話平白無故賠了不少錢,不想賠錢,那就高價賣,很多民生物資也都擠壓著。 物價上漲了,百姓和許多行業的購買力就下降了,最惡心人的是世家和某些商賈們,他們賺一百塊錢,只花一塊錢,錢根本不流通。 還有個國朝財政赤字,戶部窮的和三孫子似的,加劇了惡性連鎖反應。 這也是為什么老八總在宮中與蒜公公大眼瞪小眼的緣故,明明國庫有了錢,錢又花哪去了,怎么花的這么快? 除了這些問題外,還有地域問題。 在京中的韓佑感覺不是很明顯,只在京中花錢倒是無所謂,一旦涉及到各道各州府的話,同樣一件東西,物價差幾倍,有的地方是貴幾倍,有的地方是賤幾倍,包括人工。 就說城北修建體育場,京中百姓做工,一日是五十文到六十文,一個月不到半貫錢。 可要是從旬縣那邊雇工的話,或者長垣,一日才二十文到三十文,要是每天給他們發六十文,他們能把腰子累斷往死里干。 這里還涉及到了一個牙行,也就是中間商的問題,一旦需要大量百姓上工,就需要通過“中介”,比如牙行,或是工部。 前朝工部和牙行都挺貪,心也都挺黑,狠的時候直接吸血吸一半。 人工、工料、工時,單單是從城南修到旬陽官道,距離長遠還有五十公里的位置,投入就是一筆天文數字。 因為北門御庸和工部了解了一下情況后發現,修的越遠,雇的人越多,工料用的越多,反而錢花的越多。 這就是個很沒道理的事情,用個不恰當的比喻,批發價肯定要比零售價便宜才是。 實則不然,工部的工料是從各道拉過來的,而各道的工料,又是各地官府籌辦的,各地官府呢,又被各地世家把持。 各地官府與各地世家是個什么德行,不用多說。 一看京城需要這么多工料,可想而知,這群王八蛋會抬高價格。 和官府抬高價格,冷不丁一看無法理解,可深了一想又很好理解。 不抬高價格,可以,但是我們提供不了那么多工料。 砍樹不需要人啊,要那么多,我們是不是得多雇民夫。 運送不需要人啊,工具不需要換啊,他們吃的喝的,我們不都得用錢嗎。 讓韓佑記憶深刻的是,裴麒去工部問工程的事,一個和他相熟的主事還樂呵呵的說貴有貴的建法,便宜有便宜的建法。 后來裴麒和韓佑一報告,后者氣的直拍桌子。 貴的建法,自然是按照韓佑和姬鷹的正常要求。 至于這便宜的建法,類似于后世恒大的爛尾樓,肖申克上午關進去的,下午就能挖出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