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糊涂! 天地君親師,乃基本的倫常,這還需要我重新教你嗎?” 李伯昌黑著臉訓斥道。 李匡雖然在山上長大,供奉的是道家的圣賢,但這些儒家的倫常道理,已經刻畫在了這個時代每一個人的心中,他自然懂, 李匡也沒有去挑戰這儒家思想的決心。 他只是疑惑,國家和百姓,應該放在這順序的哪一個位置? 父親一直是李匡最敬佩的人,李匡只希望能在父親這里,得到一個合理的答案。 “那國呢?百姓呢?” 李伯昌自然知道自家兒子的軸勁,終于忍下了怒氣,耐心的給兒子解釋道: “老四啊,你長大了,開始動腦筋了,是好事。 但你不能受那些異端邪說的影響,亂了正統。 國是君王的國,百姓是君王的百姓。 只要忠君,自然就是報效國家,愛護黎民百姓了。” 李匡以前也是這么認為的。 但自從楚天驕給他舉例說明之后,他便有些猶豫了。 特別是在這次南下,路過豫州時,見到那么多的災民,朝廷卻無所作為時,他便開始思考君王和百姓是否真的一體這個問題。 “父親,那如果君王棄國家和百姓于不顧時,應該怎么辦?” 雖然現在屋子里只有他們父子二人,但李伯昌還是打了個寒顫。 “閉嘴!越來越胡說八道了,這種情況不會出現。” 李匡頭鐵的追問:“如果出現了呢?” 李伯昌活了幾十歲了,自然知道離國真實的現狀是怎樣。 但作為一個成年人,他不會將這些事宣之于口。 李伯昌知道,如果沒有楚家那丫頭的影響,自己兒子,是絕對不會去質疑君王的權威的。 他感覺到了寒意,護守離國百年的楚家人,這是生出了反骨了嗎? “老四,你跟著楚家那丫頭,你是不是聽說了什么?還是看出了什么異常?” 李匡一愣,轉念一想,知道是自己父親誤會了。 “爹,沒有! 我這次南下,遇到了很多的災民,他們流離失所,甚至活活被餓死。 沿途的官吏,卻緊閉城門,不肯施舍他們一口活命的粥……” 李匡將在豫州遇到那些洪災回遷災民的事,告訴了李伯昌。 “什么?你說楚家那丫頭竟然自掏腰包,賑濟災民?” 李匡低著頭道:“父親,我也出了一千兩。” 李伯昌神情復雜的看著自家兒子,猶豫了很久說: “很好,你做得不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