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虞妙妙剛到內(nèi)殿就聽到了外面一陣哭訴聲,不知道是什么情況,她掀開了簾子一角悄悄往外看去。
這時候禁衛(wèi)軍已經(jīng)出去了,虞妙妙只看到了百官肅立,正在朝拜皇帝。
眾人之中一個身形瘦弱,身著青色官袍的熟悉身影十分惹眼。
她腦海中閃過那天在酒館外的畫面.......
是那天的書生!
當(dāng)日她給那書生封了些銀子讓他安心科舉。
本來她并沒有在意,只當(dāng)是做了好事積功德,打了水漂便罷,畢竟她原本是打算離開京城不再回來的。
沒想到她不僅回來了,還在朝堂上又碰到了這書生!
科舉考試艱難,許多人考到了四五十歲方能考中,所以才有“五十少進(jìn)士”的說法。
這書生居然也真的爭氣考上了,虞妙妙有些驚訝。
那天她沒注意這人的身份,現(xiàn)在細(xì)細(xì)想來,此人不正是日后權(quán)力滔天的宰相大人——薛正嗎。
在書的最后,處死虞妙妙的呼聲里最大的就是他了。
此時的他剛?cè)氤ⅲ槐娙耍诎俟僦酗@得十分樸素。
虞妙妙感慨道:若宰相大人知道他想殺之人就是救過他的人,不知道心情會作何感想。
不過她也并沒有那么惡趣味,而是起了別的心思:
若是能得到薛正的一臂之力,她就能繞過蕭肅的勢力,幫到李青延了,于是不由得多看了兩眼。
薛正也像是感應(yīng)到了什么一樣,瞥向了內(nèi)殿的簾子處。
可這時簾子早被放下了,他什么也沒看到。
上朝之后,大臣們就開始在朝堂上討論國事了。
“啟稟皇上,江南如今大旱,百姓顆粒無收,微臣斗膽請求朝廷撥糧。”柳林跪在地上說道。
他是江南州府通判,江南今年正值多事之秋,剛平完叛,就遇到了旱災(zāi),餓殍遍野,柳林正是為了糧食上京稟奏。
另一位言官立馬上前質(zhì)疑:“皇上,平莊倉儲存糧食足足夠江南百姓吃三年有余,即便開倉放上一半,那也綽綽有余,怎么輪得到朝廷撥糧。”
糧食足夠,但是吃不到百姓嘴里......
這就有意思了。
虞妙妙和蕭肅之間,用了一個小太監(jiān)來回傳話,兩個人就此展開了討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