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朱元璋心想,同樣的辦法是不是可以用到糧商等其他商人身上? 可是一番思量后,朱元璋卻又覺得師出無名。 畢竟這次是鹽商主動挑釁皇權,讓事件越演越烈,就連文武百官都替他們鳴不平。 但其他行業的商人,目前并沒有鬧事,因而少了一個動他們的契機。 朱元璋為此覺得挺無奈。 辦法不錯,但想要相同的辦法去制約所有行業的商人。 若是沒有一個合適的理由就出手,定然會引起商人的反感,甚至會得不償失。 現在看來,想要讓其他行業也效仿同樣的管理辦法,只能再看。 好在現在能控制住鹽商,對發展大明經濟顯然還是有好處的。 也不算白費心思。 得到了宋隱指導,早朝時,朱元璋立刻推出這個方法。 文武百官聽完朱元璋說的方法后,無不震驚的張大了嘴巴。 其中有些大臣表示不滿,因為這樣做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但不得不說,由朝廷管控鹽商,是最安全,也是最穩妥的辦法。 絕大多數的文武百官都紛紛贊同。 很快,宋隱的辦法,在眾人的商議下得以順利推行。 退朝后,這道旨意就昭告全天下。 精鹽由朝廷制作,各地鹽商以代理商的身份去售賣。 同時,朝廷統一回收各地的粗鹽,當然,不可能原價收購,而是有一個差價。 按照宋隱給出的解決辦法,這項制度得以順利推行。 各地鹽商理所當然的加入進來,畢竟現在是朝廷牽頭,比起之前他們自己的靠山,朝廷無疑安全系數更大。 計劃很順利地得以實施,同時,各地的商號也正式成立起來。 很快,大明精鹽售賣就步入了正軌,朝廷和商號間也密切聯系,朱元璋仍然派錦衣衛代表朝廷掌控鹽商的動向。 如此一來,朝廷隨時隨地都可以接手。 同時也提防一些官員監守自盜,從中謀取私利。 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大明各地終于再現其樂融融,蒸蒸日上的繁榮景色。 各州府的經濟穩步推進。 而北境山海關長城建設,也開工一段時間了。 此時,永平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