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隨著楊慎這一開講,之前那兩人與他之間的差距也就迅速顯現了出來—— “臣聞陛下喜詩,可讀過杜工部的那一首紀念諸葛武侯的詩作么?” 一句話,就讓嘉靖有了興趣,忍不住道:“這個自然是讀過的,尤其是最后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更是讓人久久吟誦。” 高手一出手,果然不凡,一句話就引起了皇帝的興趣,之前兩人平鋪直敘,與之一比,不啻是云泥之別。 黃鳴深深望了眼講臺后的楊慎,心中都不禁叫了聲好,這才是青史留名的大才子的手筆啊。 楊慎也是精神略振,趁機又道:“陛下博學,臣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武侯也是極其欽佩的,尤其是他初次北伐時所進之出師表,更是千古名篇!” 在看到皇帝點頭后,他索性便高聲背誦起這篇文章來,直背到:“……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這才突然頓住。 語氣也跟著一肅:“陛下,臣以為出師表中所言,已足以解釋為何后漢末期竟會出現黃巾之亂,導致最終天下分崩離析了。” 嘉靖也被這番表述所吸引,深以為然地點頭:“楊卿所言甚是在理啊。那誰是賢臣,誰又是小人呢?” “賢臣者,自然就是之前兩位大人提到的如楊震、楊賜這樣名垂青史的后漢名臣了…… “他們身在高位一心報國為君,全然不計較個人得失,甚至連理所應當收取的俸祿,都甘愿減半,不求奢華,只為奉公…… “至于小人,史冊中也早就寫得分明,比如梁冀、竇憲,乃至何進之類的專權外戚,以及……” 說到這兒,他又是一頓,目光有意無意的掃向皇帝兩邊,那兒正是黃錦和另一個太監:“……真正造成漢末大亂的最大罪魁禍首,以張讓、趙忠為首的十常侍,也就是宮中宦官。 “正是因為他們的貪得無厭,無法無天,蒙蔽天子圣聽,迫害朝中賢臣,這才有了數十年滿朝奸佞當道的黨錮之禍,然后才又引得民不聊生,百姓生存都不可得,方才揭竿而起,引發黃巾之亂!” 黃鳴在那兒聽得目光一垂,這才算是真正入題了。 果然,接下來,楊慎就專門圍繞著黨錮之禍,以及之后的十常侍之亂細細說來。 他功底深厚,口才便給,準備得又是十分充分,此時一一道來,真是深入淺出,引人入深,聽得眾人都沉醉其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