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璧在下邊看著楊慎的種種表現,聽著他的侃侃而談,心中羨慕卻是怎么都壓不住。 自己也是寒窗十年苦讀出來,并且從來被周圍人視作神童的存在。 不到三十便已二甲前十的名次而成進士,之后更是通過館選而成天下讀書人誰不仰望的庶吉士。 但是,到如今已年過不惑,卻依然只是翰林院中極不起眼的一個翰林修撰而已,幾乎和這個和自己年輕了十歲的后輩一樣。 而這個楊慎,無論是出身才氣,卻都遠不是自己能比的。 甚至到了今日,他已是眾人所矚目,皇帝所重視的焦點,而自己,卻只能為其作配。 等到楊慎把這一課講完收尾,就輪到自己上臺。 但很顯然,有了他這番精彩的演講,接下來自己講的東西怕是再沒人會在意了吧…… 是的,就是張璧自己,也不得不承認楊慎這回的演講極其精彩而精妙,遠非自己能比。 都說作文當龍頭豬肚豹尾,楊慎今日的表現就是如此,現在所作之結,便是豹尾了! “陛下,此所以后漢之亡也,實因為君者親小人而遠賢臣,尤其是將那些本就出身低微,行為卑劣的宦官放到身邊以為重用,才導致民不聊生,國之不國。 “唐太宗就曾言道,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等后人,又豈能不從中吸取到漢亡唐崩之教訓? “更何況,武宗朝之過殷鑒不遠,劉瑾等人為禍京城及各省之事也是時有傳出……現今陛下圣明,早有撥亂反正之心,又豈能再重蹈覆轍,為天下所笑?” 說完最后一句,楊慎鄭重彎腰,一拱到地,也意味著自己的這場經筵講課已然結束。 這一刻,嘉靖整個人都是沉默的,他目光閃爍,似乎是聽了進去,又似乎產生了諸多只有他自己知道的想法。 而堂上眾多官員則是興奮的,看向楊慎的目光中滿滿都是激賞。 這一番話講得好啊,當真是說出了所有人的心聲! 要不是場合略有不對,皇帝陛下又在跟前,恐怕大多數人都要為楊慎如此表現鼓掌喝彩了。 但那股子幾百人都為之所動的熱烈勁兒,還是能清晰地為所有人所知。 張璧有感于此,心下又是一聲苦笑——自己有什么好不服羨慕的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