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晚清龔自珍的這一首《己亥雜詩》,算是明清諸多詩作中流傳后世最有名的之一,也是黃鳴少有能背出來的唐宋之外的詩作。 當然,他能想起此詩,還得多謝嘉靖的話語提醒,要不是那一句“不拘是什么詩,只要能切合人才之說”,他也記不起“不拘一格降人才”來。 而隨著他吟出此詩,嘉靖和群臣的臉色都有所變化,大家都是識貨的,自然就能品出此詩的妙處來。尤其是其中憂國憂民的心情,更叫人刮目相看。 不過很快的,就有人覺察出有些不對了,此詩是否應景且不提,可其中意思似乎是在指摘當今人才凋零啊。 嘉靖也迅速反應過來,略皺起眉來看著黃鳴:“黃鳴,你這詩固然切題,但所言卻未必在理。我大明國運昌隆,人才鼎盛,何來萬馬齊喑之說啊?” 其他臣子也都深以為然地點頭,這詩縱然不錯,但終究言之無理。 黃鳴忙又躬身行禮:“回陛下,臣這一詩也是一時情急而作,但絕無半點毀謗朝廷之意。 “不過,臣所說的萬馬齊喑并不是指的我朝中再無人才,恰相反,無論是眼下的諸位大人,還是其他身居要位或督撫地方的大人,那都是我大明之棟梁。 “臣這幾句的要點只在最后一句不拘一格降人才上,因為無論是諸位大人也好,還是其他不在場的大人,大家都是由科舉正途而來,這人才只出自一孔,終究有所不足。 “還望陛下明鑒,臣之所以有此感慨,也是希望我朝能讓天下人才以更多方式入朝,為國效力。是為不拘一格!” 這找補的一番話說完,黃鳴只覺自己后背都有些濕了。 實在是背詩一時爽,找補火葬場啊,得虧是圓回來了。 嘉靖若有所思,顯然是想起了當日黃鳴向自己建言的那番話,除了科舉正途外,朝中還需要一股全新的力量。 自己也正是接受了這一建議,才會有今日的貢試。 只是幾百年下來的慣性,就是貢試,也多是和科舉緊密相關者參加考試,或許也就眼前的黃鳴最是特殊了。 想到這一層,嘉靖便有了主意,笑道:“罷了,你也是心向朝廷才會做出這有些不合時宜的詩來。不過詩是好詩,也算與人才之題相切合,朕自然不能食言。 “楊閣老,毛愛卿,你們以為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