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藩司衙門,正是承宣布政使司衙門的簡稱。 大明立國之后,便在地方各省設置三司衙門,各管著一部分職權。 布政使司衙門管的是民政,地方錢糧稅收,百姓安居樂業,等等一切自然都在他們的管轄之下,看著就好像是早前的藩鎮藩王一般——當然,真論職權地位可要差太多了——所以才得了個藩司的稱號,布政使也被稱作藩臺。 其他兩司則是管著一省刑名及監察事務的提刑按察使司,又稱作臬司衙門;以及管著一省軍權,地方衛所官兵的都指揮使司,又簡稱都司衙門。 如此安排,自然是為了分地方大員的權,從而杜絕如唐朝中后期般出現的藩鎮坐大,對抗中央的情況。 只不過后來因為種種需求,朝廷還是在各省又設立的巡撫一職,其權高過地方所有官員,儼然就成了一省最高長官,再之后,隨著天下局勢再變,就連統管兩省,乃至多省軍民事務的官職也出現了,比如總督,比如督師…… 當然,在這個大明嘉靖二年的時間點上,巡撫這一常駐地方的欽差高官才成常例,侵奪的,也只是布政使衙門的諸多職權罷了。 而酈文華,就是浙江位于杭州的布政使衙門里的一名官員。 正因為布政使衙門不少職權被巡撫衙門所奪,他們這些屬員平日里愈發清閑,所以這次才能輕易請出假來,在家鄉一待就是七八十來天。 只是沒想到,這大半夜的,藩司衙門居然就派人來召回自己了,這讓酈文華的那點醉意都瞬間消散。 接過那信使呈上的公文,仔細一看后,他的臉色愈發凝重。 雖然文中并沒有寫明到底為何要召自己回去,但那措辭用印卻是半點沒有差錯的,正是他所熟悉的衙門文牒常用詞句,而下方的印章更是再熟悉不過了,沒有絲毫問題。 更關鍵的是,上頭還寫得明白,讓他即刻啟程,必須趕在六月初九之前回到衙門。 這讓他愈發不敢怠慢,一面讓人跟家里通氣,一面問那信使:“可知道諸位大人為何要我急著回去么?” “小的只是奉命行事,不敢打聽太多。只聽說好像和朝廷有新安排有關……”這位只稍露口風,然后又催促了一聲,“酈大人,此次回杭州路途不近,不如早些上路為好。” “這位兵爺急什么,不如先在寒舍歇上一夜,等明日天亮再趕路也不遲。” 說話的正是聞訊后,匆匆趕出來的酈常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