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隨著蘆州戰(zhàn)事告一段落,鳳麟洲局勢頓時變得緊張起來。 一則是因為太平山陷落,促使大真人張氣寒徹底下定了決心,從個人情感來說,這個決心不好下,可從利害出發(fā),下這個決心并不難,一邊是太平道兵敗蘆州,退往大本營齊州,已無爭奪天下的資本,另一邊是玉京開出的副掌教大真人價碼,誰都知道該怎么選。 有關(guān)“上”“中”“大”三級議事的改制方案,張氣寒已經(jīng)看過了,他只要接受大掌教的招攬,不僅飛升之后能入東殿,而且還能入主八景宮,成為最高七人之一,可謂是贏得生前身后名。 二則是李長歌和李長詩馬上就要抵達鳳麟洲,這無疑給張氣寒極大的壓力,雖然張氣寒在鳳麟洲經(jīng)營多年,但也談不上掌控全局,秦權(quán)渙、景天明等人并非他的心腹,他們是直接聽命于帝京的。 鳳麟洲的本土勢力雖然可用,但并不可靠。 在這種情況下,老殷先生已經(jīng)動身離開婆羅洲道府,蘭大真人則仍舊坐鎮(zhèn)婆羅洲。 至于羅娑洲方面,靈寶道的先頭部隊已經(jīng)抵達,由皇甫嵩親自領(lǐng)軍,澹臺震霄負責押后,宮甫和皇甫極則是負責留守南大陸,伊希切爾負責監(jiān)視北落師門。 齊教正和姚武暫時沒有動作,不過已經(jīng)做好了準備,一旦鳳麟洲爆發(fā)戰(zhàn)事,一人留守羅娑洲,另外一人會隨同靈寶道大軍直接發(fā)動進攻,配合張氣寒和老殷先生拿下鳳麟洲。 不過現(xiàn)在還沒到那一步,張大真人還沒有正式傳訊天下宣布反正,還是鳳麟洲道府的掌府大真人。 鳳麟洲道府位于秀京,張大真人登上秀京的城頭,身后跟著一眾心腹,眺望城外遠方的大海。 “我現(xiàn)在走到這一步,就好比頭頂上懸著三把利劍。”張氣寒緩緩開口道。 “第一把劍,我與玉京方面秘密接觸,一旦事情敗露,李長庚和秦權(quán)殊不會放過我,他們會以叛變的罪名處死我。 “第二把劍,鳳麟洲的形勢復(fù)雜,便如一艘大船航行在風暴的邊緣,我這個掌舵人必須小心翼翼,若是不小心一頭扎進了風暴之中,就算沒有船毀人亡,船上的船員和囚犯也要造反,殺死我這個船長,用我的人頭去祭祀海神,試圖平息風暴。 “第三把劍,若是我臨陣反悔,不接受玉京的招降,日后兵敗,大掌教和太上議事就會以叛亂的罪名殺死我,讓我遺臭萬年。” 心腹們皆是沉默不語,氣氛略顯沉重。 張氣寒長舒了一口氣:“我們原本還在觀望,也向殷老委婉表達了這個意態(tài),殷老說大掌教會給我們一個態(tài)度,不久之后,玉京便發(fā)起了蘆州戰(zhàn)事,并且大獲全勝。景真明被俘,秦權(quán)驍僅以身免,國師也不得不放棄太平山,退到了彭城。大掌教已經(jīng)給出了態(tài)度,現(xiàn)在到了我們表態(tài)的時候。” 陸玉沉開口道:“現(xiàn)在的局勢已經(jīng)洞若觀火,秦家也好,李家也罷,終究拗不過大掌教,玉京已經(jīng)召開了幾次議事,‘上’‘中’‘大’三級議事的框架已經(jīng)搭好了,現(xiàn)在又要召開三教大議,各路人馬皆奉大掌教的諭旨前往玉京,用儒門的話來說,這是朝拜新君去了,說句不好聽的話,在這個時候,我們不能落于人后。” 早在玄圣時代,陸家就跟太平道張家穿一條褲子,一直延續(xù)到今日。陸玉沉是陸玉婷的堂兄,也是張大真人的弟子,陸玉婷奉命前往鳳麟洲見到張大真人,就是陸玉沉從中牽線搭橋,他當然支持張大真人做太平道大真人。 另一人也開口道:“我也是這個意見,大真人要早下決心。金闕改制,張拘成和蘇元載想要吞掉太平道的名額,被大掌教嚴加訓(xùn)斥,可見大掌教之圣明。如今圣主在位,我等自當投效圣主,光大道門,怎可與亂臣賊子同居一席?正是要割席斷交,以證清白。” 張大真人擺手道:“不要開口就是‘臣’‘主’的,大掌教分明是要行共和事,大家都是道友,都是為了道門。” 陸玉沉接過話頭:“師父所言極是,大掌教要行共和事,可我們太平道一直由李家把持,將太平道視作自家私產(chǎn),世襲傳承,‘共和’二字從何談起?也該有一位異姓國師了,正合大掌教的主張。遍觀太平道上下,只要師父您有這個資格,國師失德,不能再領(lǐng)導(dǎo)太平道,在這個時候,您要當仁不讓。” 這話算是說到了張氣寒的心坎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