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個,甚至數(shù)個二代忠烈的文弱讀書人,站起來為大義而死,就完全不一樣了!” 吳委生于鄉(xiāng)野之間,年方童生,尚不得郡縣之養(yǎng),然憑《詩》、《書》之訓,卒以發(fā)憤一擊,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 這段話,真的是太厲害了。 祖父都是忠烈,自己再成忠烈,三代忠烈! 不管是什么時,三代忠烈,都讓人動容! 無論讀書人,還是普通百姓,聽了怕都要義憤填膺。 “光環(huán)一破,萬劫盡來!” 這個籌謀就是因太孫在民間名聲,既有著正統(tǒng),本身又有賢名,更在外生活多年才回歸,讓人同情。 這次的事,首先是破了太孫身上光環(huán)。 一旦德不配位,本就根基不深,歸來時間尚短,再想要廢立,就名正言順多了。 皇帝,真的是太狠太厲害了。 文尋鵬渾身顫著,又是震驚,又是佩服。 這計策雖毒辣,但也真的高明到極處,幾乎沒有逆轉的可能。 “裴登科有這樣的謀略?”文尋鵬不敢說皇帝,只是喃喃自語。 “他或有。”蘇子籍居中而坐,聽到文尋鵬有些不敢置信自語,笑著說:“當然,也可能是別人。” “天下英雄何其多矣!”這一句,蘇子籍說得很認真,眼神有點惘然。 哪怕自己已非普通人,無論是身份地位,還是武功和法術,都不再是昔日小城里的讀書人。 但蘇子籍面對此計,還是懷有一絲敬畏。 “是皇帝自己,還是有能人?”蘇子籍也尋思。 理論上,這天下,人才濟濟,甚至有一些人從不出仕,但卻不能說沒有大才。 只許自己有能人,不許皇帝有能人? 沒有這道理! 相比于自己這個儲君,其實皇帝名聲再差,照樣能吸引能人為其所用,只看皇帝愿不愿用,敢不敢用。 可,蘇子籍卻不信有這能人。 此計太毒也太高明,出此計者,必死無葬身之地,那唯一可能,就是皇帝本身謀略。 雖知道,權術不等于能辦事,能辦大事,許多歷史上的人,對內(nèi)權術無雙,對外唯唯諾諾,可所謂——對內(nèi)龍鳳天表,對外不如袁紹。 可抵達這權術境界,仍舊使人難以置信。 蘇子籍感慨說罷,文尋鵬就再次沉默了下來。 廳里就只有他們兩人,文尋鵬也不怕別人聽到了什么。 事關大事,差一點就可能全盤都輸,良久,他終于忍不住,試探著說:“未必是能臣……此計高瞻遠矚,掌控乾坤,非人臣能有,或是皇上圣斷?” 一時間,廳內(nèi)靜悄悄的,再次恢復了寂靜。 文尋鵬說完話,心就跟著一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