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段由包國維改編的評書開場白坦坦蕩蕩,頗有氣勢,雖然少了一點傳統評書的味!倒是多了幾分少年意氣來。 “各位看客,各位聽客,今天我要侃的不是逸聞怪談,說的不是歷史故事,評說的乃是《武破蒼穹》,您要問這《武破蒼穹》如何說來,說的何人,講的何事,請聽我娓娓道來!” 包國維在場上熱烈地鼓掌,顯然他對于李耀輝的表現很滿意,同時對于評書這門傳統藝術感到新奇而敬佩。 評書在我國發展歷史悠久,傳說周莊王是評書的祖師爺,但沒有實際的考證。 而民國時期恰恰是評書中興的時期。 本來,清末民初時,評書的表演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裝為長衫。 后來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說演,服裝也較不固定。 而包國維今天也不講究那么多了,擺一張桌子便讓李耀輝上了。 反正評書說到底還是民間藝術,就是應該接地氣的,不應該有那么多的講究 話說回來,李耀輝不愧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人才也,博聞強記,口齒伶俐,一點都不怯場。 原來。 將小說變成說書,乃是包國維的主意! 按照包國維的想法,《武破蒼穹》的底稿,包國維早就準備好了,只是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將其讓原平旭看到。 直到他遇到了李耀輝,心中才有了打算。 昨天晚上,包國維按照自己的想法,將自己所撰寫的《武破蒼穹》底稿交給他背誦學習,要求他需背得滾瓜爛熟。 沒曾想,這李耀輝卻是個一頂一的人才。 雖然他沒有上過學堂,但是他爹還沒走的時候,花錢供他讀了一兩年的私塾,所以一些簡單的字倒是認得的。 何況,《武破蒼穹》之中也并無什么生僻字可言。 而包國維自己在李耀輝記憶底稿的過程之中,他突發奇想,決定將評書的藝術融匯于其中! 畢竟評書這門藝術易于傳播,而且當下熱度高,于是最終是搞了一版評書版《武破蒼穹》來。 在今天一大早,包國維便早早去找李耀輝,心想他背了一夜的書,怕是現在眼圈都熬紅了。 可沒曾想,李耀輝居然趴在床上,看著書卻不亦樂乎,眼睛都不眨一下的。 等到包國維提醒,李耀輝這才驚醒過來,一見著包國維,起來的第一句話竟然是:“包哥兒,后來三年之約怎么樣了?蕭炎真的去云嵐宗赴約了嗎?” 包國維不經覺得好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