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章越連連點頭應和道:“是,是。” 黃好義道:“咱們讀書人三十幾歲不曾婚配也是有的事,甚至四十幾歲了也未成婚也不少呢。真不知如何會選讀書這條路,哎,不能提不能提。” 章越心想這也是,人家大儒邵雍四十五歲才成婚,還是邵雍學生看不下去了,將自己的親妹妹許配給老師當媳婦。 張都管笑了笑道:“說實話我與虞侯在京二十余年,也見過大戶人家,在汴京家資十萬貫之家可謂陳街鋪路,至于家資百萬貫的也不在少數。” “若是兩位小郎君有意思了,憑你們太學生的身份,百萬貫的說不來,但十萬貫的親事還是能說一個的。” 章越聞言會心一笑,想起了王安石一首詩來‘卻憶金明池上路,紅裙爭看綠衣郎。’ 章越心想,從榜下捉婿來說,這不就是光明正大的吃軟飯么? 但在宋朝這社會很普遍,嫁妝錢要高于彩禮錢,比如范仲淹的義莊女子出嫁給錢三十貫,男子娶妻才給錢二十貫。 嫁女兒要遠比娶妻難得多,常常是要貼補大量嫁妝的。 所以很多讀書人也有‘不高第不成親’的說法,很顯然之前的何七,黃好義都是如此,都是想將來及第后給自己找一門好親事。 這在當時不受詬病,反而是官府民間以及讀書人中都十分嘉許的一種行為。 故而考不中的讀書人,三十幾歲‘晚婚’的在當時可是真不少。 對于章越來說,自家不算富裕,自家在浦城算是個家財幾百貫的一等戶,但到了汴京…… 汴京的房價可是整個大宋第一高,連寇準這樣宰相都蓋不起房,說白了普通人家隨便一間破屋,都妥妥地碾壓了章越的身家。 至于黃好義看起來也與自己差不多,在小地方可是人人稱羨,當到了大城市恐怕就要泯然于眾了。 也不知這嚴虞侯和張都管來找二人說親,是不是吳大郎君安排來拉攏他們的。 下面但見嚴虞侯道:“兩位若是不方便,我在這里可以與你們私下做主說個親事,我有一個好友乃將虞侯,有一個愛女到了二十仍沒有婚嫁,他乃武官出身,家里也小有家資,就尋一個太學生為女婿。” “你們看看是不是在京里按個家,當然我事先與你們說好,需考上太學生方可。” 章越突然想起,除了榜下捉婿,還有榜前擇婿比如王曾,富弼都是考前即被宰相李沆,晏殊選中,然后考中進士,王曾還是三元及第。 當然榜前擇婿風險太大,那只有宰相才玩得起的。 那么就是榜前約定,榜后成婚,這在宋朝也很普遍的一等婚姻。 當然毀約的也不少,如考上進士后,拋妻棄子的陳世美雖說是個段子,但毀約之人肯定不少。 但是有陳世美,也有正直之人。如劉庭式進士及第前在老家許了婚姻,那女子因以病失明而且貧甚,知劉庭式中了進士不敢此事。 有人勸他娶此人的妹妹好了,劉庭式笑曰:“吾心已許之矣,豈可負吾初心哉。” 后來劉庭式喪了對方,數年此女病死,劉不肯復娶。 蘇軾問他曰:“哀生于愛,愛生于色。你到底愛她那一點呢?” 劉庭式答道:“色衰愛弛,吾哀亦忘。若是以色娶妻,只要看上姿色好看的,都要娶回來家不成。” 話說回來,趙押司當初看上自家二哥,也是榜前擇婿。 不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