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文尋鵬與岑如柏笑了下,再次面向蘇子籍:“主公,就算明知此事是挑撥,您也不能提出這一點,若表現(xiàn)得太過,反倒容易被皇上做忌。人之常情最好,這樣,進可攻,退可守。” “常人的辦法?” 常人受刺殺,自然大怒,督促順天府破案,疑心齊王,甚至向皇上哭訴。 就算疑心齊王錯了,最后發(fā)現(xiàn)是挑撥又如何,代王可真遭遇刺殺,刺殺者是誰派來,那是順天府該查明的事,沒必要搶了順天府府尹的活。 蘇子籍點了點首:“這話說的有理。” 現(xiàn)在死磕齊王,其實不符合皇帝的意思,皇帝要的是什么,是戰(zhàn)略平衡,誰冒頭就打誰。 現(xiàn)在魯王已被按下去了,齊王又出事,自己就嫌疑最大了,哪怕這事沒有證據(jù)證明是自己自導(dǎo)自演,但皇帝懷疑誰,也不需要什么證據(jù)。 但上書皇帝,說事有蹊蹺,又太反常,顯得太心機,不管是不是自導(dǎo)自演,上書來這一手,在皇帝大臣眼里,大概都是假惺惺的表現(xiàn)。 文尋鵬說了,與其上書皇帝指出其中蹊蹺,倒不如只做尋常苦主,但這尋常苦主,也有怎么做之分。 蘇子籍心中若有所思,接著問:“只按尋常人行事,又該如何?” 文尋鵬與三人互相看了看,四個人異口同聲:“正常追索,問責(zé)順天府即可。” 文尋鵬又補充一句:“大王應(yīng)該向皇上哭訴,把疑心告訴皇帝,但不必深抓深究,這就是常人之姿。” “既是如此,那就按照這個來。”蘇子籍心中滿意,吩咐著說著。 “簡先生,你來起草這折。既要顯出我對遇刺的怒氣,又不能深入,只需正常上書即可。” “是,臣明白。”簡渠應(yīng)聲。 吩咐仆人準(zhǔn)備筆墨紙硯,簡渠站在桌前,想了想,提筆就寫了起來。 論文采,簡渠寫這份折子綽綽有余,原本偏激在拜在蘇子籍門下,就慢慢消散了,越發(fā)顯出文采。 墨跡還沒干,蘇子籍就拿起來,看了一遍,點首:“這樣就可,不必改了。” 這折子,蘇子籍打算直接讓人送上去,作親王,他當(dāng)然有直接上書給皇帝的資格,按說這折子他可以在朝堂上遞給皇帝,可誰讓他既是臣又是孫,現(xiàn)在遞折子上去,就等于是以臣子加皇孫向皇帝訴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