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糧倉?皇上把這事再次翻出來,必有用意!” “糧倉是歷代頑癥,牽連甚廣,歷代只能治,卻不能根,皇上當了20年的皇帝,不會不知道。” “本來只是敲打,然后按律處理幾個就是了。” “可一月前的折子再取出來,就不是這平常章程了,難道又和太孫有關?莫非皇上是準備派太孫去處理這大問題?” 趙公公對皇帝太理解了,起身在屋里走了幾步,想到這里就站住了,就有所明悟。 離開了趙公公小院的胡懷安,順原路回去,竟并不回自己院子,而是又進了御書房。 一進去就跪在地上,對著皇帝說:“回皇上,奴婢已去過,他并無別的話,對這事更無任何評價,反讓奴婢不要一次次去,要忠于皇上。” 說完,每一句都說的清清楚楚,然后躬身聽令。 皇帝點了點首,沒有什么表情,只說著:“朕知道了,退下吧。” 谷守 胡懷安悄悄抬眸看了看,或是心理作用,覺得皇上雖是沒什么表情,但眉眼還是展開了些。 隨著這一聲,胡懷安立刻恭敬退了出去。 等到太監退下,皇帝目光望著殿頂的藻井,良久才說著:“看來這老貨還是點覺悟的。” 到了現在這時,能信任的人不多了,就算是孟林,皇帝也不是全然相信,臣子就更別說了。 皇帝突然想到了之前幾個朝代,別說到了后面幾代,就是太宗皇帝起,都會更信任太監而非朝臣。 自己年輕時覺得那些皇帝都昏庸無能,不明白他們是怎么想,把權柄和信任都交給了一些閹人。 可現在再去想這些事,感覺就不同了。 “子孫難靠。” 一詔主宰九州億萬之人生死,這滋味除非沒有品嘗過,不然斷然無人能抵御,就算是皇帝,真到了年老病弱之時,兒孫年輕強健,再有人望與權力,哪怕只是分薄了一些,也足以讓皇帝猶老邁了的老虎,心生不安。 歷代政變兵變父子相殘的事,還少么? “臣子難忠。” 臣子多有家族、家眷,不僅為自己,還要子孫后代以及家族去算計,在對皇帝的忠心上,難免就要被這些事所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