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你說你這個小子怎么那么大膽,我當時也沒聽說過吐谷渾答應這一條,你可倒好,千里奔襲過去,萬一這路上要是有什么差池,我與你娘怎么活?” 把所有的人都退下去之后,李承乾說了幾句心里話,當時李象根本就沒有回家,李承乾讓錢平打探消息的時候,李象就已經是到了十里亭了,這幾天的時間兩口子一直都在擔心,幸虧李象還找人往家里送消息,要不然都不知道會擔心成什么樣子。 “當時形勢所逼,如果要是不那么說的話,吐谷渾肯定保不住,吐蕃人的十幾萬大軍已經蓄勢待發了,他們唯一忌憚的只有我大唐。” 想起當時的情況,李象也感覺唏噓不已,但如果讓他再選擇一次的話,他恐怕還會那么說。 “吐蕃人能輕易集結十五萬大軍,這個國家也不弱。” 李承乾對于吐蕃的了解不多,雖然有很多大唐商人去過吐蕃,但根據他們所說的,吐蕃是一個松散的社會,與我大唐完全不同,所有的人戰斗力都很強,除此之外也就沒有其他的資料,畢竟吐蕃人不允許大唐的商人在他們的國土上亂走。 “父親這個話就錯了,十五萬大軍我估計也是虛張聲勢,能有十萬人就不錯了,而且集結起這十萬人,他們也絕不容易,應該是舉國之力了。” 根據李象對這一時期歷史的了解,吐蕃的總人口應該在一百多萬左右,即便這個年代吐蕃國的氣候很好,也不可能會超越這個數字,畢竟在二十一世紀那里也不過二百萬人口。 當然吐蕃國南部還有好幾個屬國,以及西北地區征服了羌族等數個少數民族,這些附屬人口也有數十萬人,但現在剛剛征服,他們未必會給吐蕃國賣命。 “那要是這么說的話,他們打吐谷渾,虛張聲勢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李承乾有些吃驚的說道,他從來沒有懷疑過李象所說的話是假的,因為李象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已經實現了,說過的話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改變,所以李象說吐蕃國是個什么情況,那就是一個什么情況。 “其實他們完全可以自己打,不需要到我們這里來聯合,吐谷渾現在已經衰弱成一個什么樣了,但吐蕃國依然派出了他們的丞相,希望能夠和我們結盟,這就說明了一個道理,不論戰爭的結果是什么,他們也害怕我大唐向他們進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