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不是昆曲中的音樂嗎?李志凡居然給移植到這里來了!”臺下一個來自蘇南地區的觀眾聽的是驚訝連連,昆曲作為家鄉的劇種,他聽的不要太多,這熟悉的旋律出來,根本壓抑不住胸中的激動和欣喜。 音樂隨之一轉,旁邊一來自滬市的觀眾頓時一愣,奇怪道:“哎?這一段……不是《梁山伯與祝英臺》里的啊?怎么聽著像《白蛇傳》里的斷橋?” 那個蘇南的觀眾解釋道:“戲曲里很多小過門都是通用的,這叫百搭過門,別說不同的戲了,就是滬劇、越劇、昆曲,甚至黃梅調這些不同名稱的戲種,其實有些旋律都很接近,移植應用是很正常的。” “原來如此!” 很多人因此產生一種幻覺,自己明明聽的是鋼琴曲,可腦海中不知為何浮現出了戲園子的畫面,中毒更深的,甚至感覺真實看到了梁山伯與祝英臺在一起嬉戲的畫面。 音樂突轉,雖然旋律是慢的,但左手的節奏和弦卻復雜了起來,勾勒出矛盾與沖突的畫面。 這個在戲曲中叫“緊打慢唱”,也被完全移植到了《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中,在改編鋼琴版時,保留了這一段最精彩的部分,塑造出梁祝二人最后的結局。 “玉人有意天無意,金玉良姻幾個成?媒妁之言父母命,棒打鴛鴦倆西東。” 伴隨著琴聲,李志凡的吟誦也變得悲哀和不憤,卻又淡淡的透露出一絲無奈。 評審們也聽出了更多東西,那是茫茫人海的偶遇,還是歲月匆匆死生契闊的尋覓,本以為有情人終成眷屬,沒想到是今生無緣成到白頭。 “笑問世間情何物,生死相許無所恨。今生無緣同白首,待到來世敘舊情。” 最后的化蝶部分,音樂傳染力度更強,帶起了迷幻色彩,大家仿佛看到梁祝二人淚染雙翅,化身彩蝶,翩翩起舞在花叢間。 “生不相守死相從,黃泉路上結伴行。雙雙化蝶翩翩舞,恩恩愛愛不絕情。”(未完待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