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一旁,袁隗等人聽到李義的話不斷笑著點頭,顯然他們對于李義的這番話非常滿意。不管李義說的是真是假,但最少在他們聽來,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解釋。忠孝兩難全,自古以來就是如此,雖然漢朝以孝治天下,但和忠比起來,孰重孰輕?雖然在座的所有人都不敢隨意開口。因為這種問題本身,就是只能做不能說,因為怎么說怎么錯! 另一旁,何進臉色陰霾的看著劉宏和李義,他明白,自己的一時沖動并沒有換來一個讓他滿意的結果,相反,如果這么下去的話,恐怕李義為李陵平反的事情就這么定下來了。不遠處的張讓等人也同樣是如此表情,同時他們不斷向何進使著眼色,希望他能夠繼續追擊。 只是可惜,雖然何進不想看到李義為李陵平反成功,不過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沉默。剛才的話就已經夠得罪袁隗等人了,如果還死纏爛打的話,那無疑就代表何進徹底倒向宦官這邊,這,可不是何進想要看到的結果。 是的,他還想要騎墻,他依然還在猶豫到底要站在那一邊,當然在他心中最希望看到的,還是自己才是那個掌控朝堂的人。只是可惜,最少目前看來這件事情基本沒有什么可能。 看到何進在那邊裝傻充愣,張讓心中暗罵了兩句,不過卻也沒有太在意。畢竟何進剛才那番話,已經證明了一些事情,接下來只要他繼續努力,未必不能將何進徹底拉攏過來。“不過,與何進聯姻的事情必須得立刻進行!而且絕對不能失敗!”張讓心中暗想著,同時對另一名中常侍高望使了個眼色。 隨后就待靈帝劉宏重新回到座位上后,高望看著劉宏恭聲說道,“陛下,臣以為李君候先祖平反一事,臣等就算如何討論,如果沒有史官在場,并且由他們點頭,這件事情也是沒有辦法確定下來的。” “嗯……”聞言劉宏臉色有些為難,因為如果說他最討厭的人是誰,那史官絕對是名列前茅。只是他對于高望的話卻也沒有任何辯駁的余地,因為高望說得完全沒有,就算他拍板了,三公等人也都同意了,如果最終史官不同意,那么一切也都改變不了。畢竟平反怎么平?不就是傲寫入史書之中嗎? 除非劉宏希望自己被史官在史書中再加一筆,說他強行為李陵平反云云,而這些,是他絕對不想看到的。 “既然如此,傳馬光祿前來議事。”劉宏有些無奈的說道。 自從劉秀建立東漢以來,撰史的權利逐漸由太史令的身上轉移到了其他官員兼任,而太史令則專管管天時、星歷以及瑞祥災禍等記錄。而這馬光祿乃是光祿大夫馬日磾,大儒馬融的族人。而在之前,同他一起撰寫漢記的人有前太尉楊賜之子楊彪,以及大儒盧植和蔡邕。 順便一提,這本漢記是一本從光武帝劉秀到如今的紀傳體史書,因為官府設于東觀,也稱東觀漢記,同時也是第一部又多人撰寫修改的當代史。 不多時,馬日磾就趕了過來,在聽聞了事情的始末后頓時就陷入了沉思。而見狀,劉宏等人卻也沒有催促,因為他們也知道馬日磾的脾氣,對于撰史可是相當嚴謹且固執。 約莫一炷香的時間,馬日磾恭聲對劉宏說道,“李君候乃是至孝之人,又是威明、然明、公祖三位明公的弟子門生,更是伯喈之婿,所說之言,自然是可信的。但……”馬日磾說到這里,搖了搖頭卻沒有說下去。 “但是什么?!”劉宏飛快的問道,看他那急切的模樣,似乎發起這場平反的人其實是他才對。 聞言,馬日磾搖頭苦笑道,“回陛下,臣的意思是,這件事情終究沒有任何的證據可言,雖然從李君候的話中推算出來的這個結果,確實很有可能是真相,但……” “馬光祿,任何事情的真相永遠都只有一個,先祖昔年投降胡人之事,是無論用任何的話語都無法否定的事實,而義也從來不打算為這件事情多加辯駁。但是!”李義話鋒一轉又再次說道,“如今史書所記載的,雖然已經偏向于先祖,但終究沒有人能夠給這件事一個最終的結果,這也讓許多人借此污蔑義的先祖,所以義才會希望能夠為先祖平反……” “不過,義也知道身為撰史之人需要的是絕對的客觀性,所以馬光祿如果認同義的話,覺得義的先祖確實是義所言的那般,那就懇請馬光祿在撰史之時,將義所言的這段寫下。”李義恭聲說道。 “這……”馬日磾聞言思考了一番,隨后轉身對劉宏恭聲說道,“如果陛下確實要為李君候的先祖平反,臣不會反對。不過李君候之前所言,以及今日之事,臣會記錄于史書之中。” “嗯……”劉宏聞言沉吟了一下,隨后掃視著眾人問道,“馬光祿既然都這么說了,那么諸位還有什么要說的嗎?” “臣等同意馬光祿所言。”眾人聞言恭聲應著。 “很好,既然如此,就這么定了!翁叔,就由你來撰寫招文!”劉宏聞言笑道。 “諾!”馬日磾聞言連忙應道。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