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農民開始熟練掌握了這些新技術,他們的眼神中不再有最初的迷茫,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自信和期待。
這些農民們在實踐中發現,新技術不僅能提高產量,還能減少病蟲害的困擾,于是他們開始自發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個“技術互助小組”。
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農場的田野上,麥苗已經長出了嫩綠的新葉,微風拂過,麥浪輕輕搖曳。
李向明帶著技術團隊在田間巡視,查看雜交小麥的生長情況。
他穿著一件舊中山裝,袖口微微卷起,褲腳上沾滿了泥土,臉上帶著一絲疲憊,但眼神中透著堅定。
“李廠長,您看這麥苗長勢不錯,再過幾天就能分蘗了。”技術員小張指著一片麥田說道,他的臉上帶著一絲興奮。
李向明點了點頭,微微一笑:“是啊,今年的天氣不錯,只要后期管理跟上,肯定是個豐收年。”
他們正說著,不遠處傳來一陣熱鬧的討論聲。李向明抬頭望去,只見一群農民圍在一起,手里拿著工具,似乎在討論著什么。
他微微皺眉,心中有些好奇,便帶著小張走了過去。
走近一看,李向明發現這群農民正是之前接受過技術指導的“技術互助小組”。
他們圍成一圈,中間是一位名叫老李的農民,他正拿著一株麥苗,仔細地講解著種植要點。
老李的臉上帶著一絲自豪,眼神中透著專注。
“你們看,這麥苗的根系要發達,這樣才能吸收足夠的養分。播種的時候,深度一定要控制好,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老李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著,動作顯得有些笨拙,但眼神中卻透著一股認真。
周圍的農民們聽得聚精會神,不時點頭附和。其中一位年輕的農民小聲問道:“老李叔,那要是遇到病蟲害怎么辦?”
老李微微一笑,眼神中透著一絲自信:“這個簡單,我們之前學過,要及時觀察麥苗的葉子,發現蟲害要及時處理。可以用一些低毒的農藥,或者用生物防治的方法。”
李向明站在一旁,靜靜地聽著,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
他微微點頭,心中暗暗感嘆:這些農民們不僅學會了技術,還能互相幫助,傳播經驗,這正是他一直期待看到的場景。
“老李叔,你講得真好,我都聽明白了。”一位年輕的農民興奮地說道,眼神中透著一絲崇拜。
老李哈哈一笑,拍了拍年輕人的肩膀:“小張,你這小伙子腦子靈光,肯定能種出好麥子。大家一起努力,今年肯定能有個好收成。”
李向明看到這一幕,心中充滿了溫暖。他走上前,微微一笑:“老李,你們這互助小組搞得不錯嘛,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
老李看到李向明,臉上露出一絲驚喜:“李廠長,您來了!我們正討論著呢,這些技術可真是好用,大家都學得很快。”
李向明點了點頭,環顧四周,眼神中透著一絲鼓勵:“老李,你們做得很好。這種互助模式,不僅能提高大家的技術水平,還能增強大家的信心。以后,我們會在更多的村子推廣這種模式,讓更多的農民受益。”
周圍的農民們聽到這話,臉上都露出一絲期待的笑容。一位中年農民說道:“李廠長,您放心,我們一定會好好干,不辜負您的期望。”
李向明微微一笑,點了點頭:“好,那我就放心了。大家繼續努力,有什么問題隨時和我們聯系。”
說完,他轉身走向不遠處的另一片麥田,繼續巡視。陽光灑在他的身上,顯得格外溫暖。
他心中默默盤算著,接下來要如何進一步推動這種互助模式,讓更多農民掌握新技術,共同迎接豐收的到來。
李向明帶著小張繼續在田間巡視,陽光透過稀疏的云層,灑在麥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交錯的圖案。
他走得很慢,不時彎下腰,仔細查看麥苗的生長情況。
小張跟在后面,手里拿著一本記錄本,認真地記錄著李向明的指示。
“李廠長,這片麥田的長勢好像有點慢。”小張指著眼前的一片麥田,語氣中帶著一絲擔憂。
李向明蹲下身子,輕輕撥開麥苗,仔細觀察著根部的情況。
他的眼神專注而認真,手指輕輕觸摸著麥苗的根系,似乎在尋找問題的根源。
過了一會兒,他微微皺眉,說道:“這片麥田的土壤有點板結,可能是施肥的時候不夠均勻。我們得盡快安排人來松土,增加土壤的透氣性。”
小張點了點頭,迅速在記錄本上寫下李向明的指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