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只是,臣畢竟只是一介侍御史,此案太大,臣不敢讓自己的想法,干擾了陛下的判斷,萬一誤了大事,臣萬死難贖!” 說完后,他干脆跪地不起,直接低下頭,卻是選擇閉口不言了。 御史清貴,前途光明,他可不想身涉其中。 “能當御史的都有個好腦子!” 看見其話語轉變的如此之快,在場的百官,內心不禁腹誹。 不過。 早前陛下的雷霆之怒,就在眼前。 還是那句話,不是自己的事,沒人真敢去陷入這爛泥之中。 但戶部一應官員,卻沒道理一直沉默。 這或許是他們唯一的辯解機會。 開朝前,尚書大人的話響徹在耳邊。 再加上陛下從朝會開始到現在,語氣很輕緩,渾然不似之前那么大怒。 說不定這時候,正是要一個臺階,將之前定下的高調子降下來。 想到這里。 戶部主事吳文用咬了咬牙。 立刻邁前道:“圣上,空印一事,其實并非算作一個案件,現在已經查明。” “我大明得益于圣上開疆拓土,疆域遠超前宋,甚至收復自唐末之后,近五百年流失之故地!。” 他先是吹捧了一下這位陛下。 隨即才再次道:“但正因疆域過大,路途艱辛,各地運送的官吏,有些偏遠的一來一回足足要半載有余。” “若是和戶部的賬目核驗有差錯,就要跑回去重新蓋印,這期間,戶部關于一地的稅糧明細便無法核驗,等到其再來,說不定第二年的稅收就已經開始……” “不說所耗費的時間以及公事,就是耽誤的財力物力,那也極為不值。” “空印此法,實乃無奈之舉啊!” 有一個人開頭。 其他人見狀也連忙道:“是啊陛下,這并非是下面官員有意欺瞞,全是為了朝廷效率。” 另一人緊跟著道:”圣上,前朝如此,往前數前宋也是如此,哪怕是到大唐、大漢時期,也還是如此……” “……” 你一言我一語。 這一刻,幾乎是能和此案扯上關系的,全都秉直而言。 而最后,連戶部尚書也開口。 “陛下,受制于地理限制,包括前朝在內的這數千年來,不是沒有人杰想過,能讓核驗稅收的過程、高效廉潔且公正透明。” “但,世間安有兩全其美之法?” 說到最后,這位年老的尚書,甚至連語氣都有些苦澀了。 “請圣上明鑒啊,并非臣下有意欺瞞,實屬無奈之下,不得不為……” 一時間。 整個奉天殿,似乎都能感受到這位老尚書的無奈和苦悶。 只是盡管如此。 其余大多數百官,還是冷眼旁觀,并不參與。 氣氛沉寂。 而戶部一應官員,就這么跪在殿前,似乎在等著陛下的回心轉意。 良久。 朱元璋前傾身子,語氣輕緩,情緒不明。 似乎還夾雜了些許哀嘆。 “這么說,是咱的確錯怪了?” 此話一出。 戶部官員們頓時臉色一喜,察覺有戲。 果然如他們所想。 之前的情報也沒出差錯,欽天監(jiān)的官員們,用星象之變提醒了圣上。 圣上也意識到了其中的無奈,所以才想要個臺階下。 想到這里。 百官前列,中書省的某個官員也跨前一步。 連忙說道:“陛下,此次星象之變,或可說明早有隱情。” “但這絕非陛下錯怪,而是下面官員通情不報。” “這一切,皆是下面的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