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畢竟李幼白是第一次煉丹,經驗缺失,成與不成都無所謂,就當是練手了。 取來一個竹子削成的木夾,將丹爐內精華流盡的藥材夾出丟棄,再往里添入三味輔藥熬制,工序復雜,并非是簡單的丟到藥鼎里面煎出湯汁。 她沒有開穴丸的制作方子,一切是根據祖師所留醫書常識性制作,通過煎、熬、焙、煅等手法將所有藥材中的蘊含的精粹提出融合一塊。 和煎藥不同的是,煉制丹藥的過程要比煎藥所花費的時間更久,而且還需要更穩定的溫度與封閉環境。 她以前在小說中看到的煉丹之術,實際上被省略了太多步驟,包括看仙俠小說時,發現煉制出的丹藥出爐就是圓形。 真實情況是煉丹的最后階段中,煉丹師會使用特殊工藝將粘稠的藥液轉化為固態丹藥。 最常見的一種常見的方法是將液體倒入模型中,使其凝固成所需的形狀,有些煉丹師會使用手搓的方法將液體凝固成丸狀。 通讀師祖遺留下來的醫書,李幼白才算是真正開了眼界,對煉丹術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就連爐鼎的材質和用料也極為講究。 然而,就目前自己的技術和經濟實力,還是不考慮太多,否則就是差生文具多,毫無卵用。 四個時辰以后,李幼白熄掉爐鼎下的柴火,靜置一段時間冷卻溫度后才小心翼翼操控天書掀開爐蓋,避免掉當場炸爐的風險。 開穴丸總計十六味藥,根據比例所調配煉制出來的成果很少,拿來勺子深入爐底慢慢舀出放進小瓶里,煉了她四個時辰,時間也是成本。 一夜過后,李幼白醒來第一時間就是去醫房查看開穴丸成效。 因靜置冷卻一夜,藥液凝固在了瓶子里,她用筷子往里面戳了戳,倒出幾個塊狀黑褐色的物體。 無論氣味還是顏色與鍛劍坊所售賣的下品開穴丸相似程度較高,反正無毒,李幼白以身試藥。 入口味道仍然沒多大差別,落進腹中之后,李幼白打坐冥想,感應臟腑變化,同時運轉陽蹺脈中的通天,飛揚,曲差,地倉四穴監查藥效在腹中的流動去向。 覺察到胃部微微發熱,有團無法散去的熱流凝聚其中,怎么也無法消化。 說來也奇怪,她當初服用開穴丸時,效果與如今差別巨大,可能是她當時并未全開陽陰蹺二脈的緣故,無法覺察到自己體內更細致的變化。 李幼白不做思考,嘗試沖擊陰維脈穴道,此時,胃中熱流開始逐漸消散,流失,有一部分則化成絲線游向陰維脈的大橫穴,附著于血肉之上不斷侵蝕頑固的經穴,似要幫助李幼白沖破這薄薄的屏障。 此間玄妙的感觸令李幼白趕緊抓住時機,引導天書,一抹抹金光漫出胸口。 道道金字將李幼白籠罩其內,而腹中的火熱也在金字組成的牢籠中,消散速度降下,流竄在李幼白體內供她使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