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是最近才知,欽天監測算過帝星運勢走向。父皇為了北翼,必須退下來。 可他根本不想接手皇位,覺得自己還沒有能力執掌北翼江山。 萬一江山在他手上毀于一旦,他如何有臉去見列祖列宗? 他想哭。也是這一刻他忽然知道,為何皇妹要急迫地把安公公從他身邊調走。 她是不想安公公的格局影響了江山社稷! 他們早就有讓他繼位的打算。虧安公公還在糾結駙馬是不是父皇流落民間的皇子! 蕭允德苦口婆心,好說歹說,答應兒子不會當甩手掌柜,不會把諾大的擔子扔給他一個人。 云從龍,風從虎,父子共執江山。 子在明,父在暗。新帝這才吃了顆定心丸。 新帝登基后改元“昭武”,第一道圣旨便是大赦天下,普天同慶。 明德帝退位為圣德太上皇的詔書頒布當日,欽天監的銅鑄渾天儀突然發出一聲清越的嗡鳴,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陽玄先生夜觀天象,只見紫微垣大放光明,北斗七星連珠如練。更奇的是,代表北翼疆域的天市垣二十八宿,竟同時泛起罕見的金色星芒。 “天垂象,見吉兇。”陽玄先生在星圖上鄭重批注,“此乃‘五星連珠,圣人作而萬物睹’之兆。” 紫微帝星閃耀,北翼進入了全盛時期。 隨著新帝改元“昭武”,北翼確實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欣欣向榮。邊關互市的駝鈴取代了戰馬嘶鳴,各州糧倉的粟米堆得觸到了橫梁。 連最苛刻的史官都不得不承認,這是開國以來最富庶的太平年景。 至于原先的明德帝,那位退居慶壽宮的圣德太上皇蕭允德,按祖制本應“頤養天年,不與朝政”。 然昭武帝元年元月大朝會,新君忽降階解冕,北面長跪于丹墀,“兒臣德薄,恐墜祖宗基業。伏請圣父太上皇帝臨朝監國,以安社稷。” 言畢,親捧攝政金冊與龍紋兵符,舉案過眉。 慶壽宮方向傳來三聲凈鞭。 蕭允德自蟠龍屏風后轉出,手指撫過兵符上熟悉的劃痕。 他也不矯情,輕笑一聲,“準了。” 這一幕,當然是父子早前就說好的。 御史臺想說點什么,似乎也沒找到可以說的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