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村長點頭:“不光是咱們村,就是其他村子全都比往年好多了,今年都能過個好年,你看,大伙兒身上穿的衣服,里頭可都是人手一件羽絨衣。 入冬的時候,樊管事跟大伙說,每家每戶統計好人數,尺寸,每人發一件羽絨衣,說是東家給咱們村的福利,你是不知道,有了這些羽絨衣,今年冬天都不冷了,大家能不高興么。” 文修易還真不知道這個事,羽絨衣廠的事情文修易從來不過問文瑤和邱蓉蓉。 不過兩人這個舉動,還是很讓他欣慰的,到底是一個村子的人,舍一件衣服,溫暖了人心,挺好。 路過祠堂的時候,村長道:“我們就等著你和郡主回來再開祠堂祭祖呢。” 文修易看了一眼煥然一新的祠堂,還真是修的很氣派。 “老太爺出錢修的,說這是咱們村的祠堂,怎么說也是伯爺的老家祖祠,可不能埋汰了。” 文修易點點頭,了然,他爹還是個好面子的人。 祠堂旁邊還有個新蓋的小院,文修易好奇的看了幾眼,村長立馬解釋道:“那是村子里的學堂。” “啊?”他們走的時候還沒學堂啊,之前大頭他們給村里小孩上課都是在李屠戶家里的,這大半年連學堂都蓋好了? 村長解釋道:“也是老太爺和老太太出錢蓋的,還請了兩個固定的先生,當然,書院的那些學子們也經常會來給孩子們上課,現在附近十里八鄉的不少孩子都在咱們這學堂里上學呢。” 現在他們古桐村站出去,誰不夸一句?就是走在外頭報一句他們是古桐村的人,別人都要多給幾分面子。 一路過來,村長不停地跟文修易介紹村里的情況,誰家存了點錢弄了個小鴨棚也跟著養鴨子,誰家小子讀書不錯,但是上不起書院,老太爺和老太太就出錢資助,但是都寫了欠條,往后有了出息是要還的。 絮絮叨叨的說了很多,慢慢的就到了自家大門口。 文修易差點沒認出來自家門口。 他左右看了看,沒走錯啊。 村長頗為自豪的開口道:“咋樣?這門口這些樹啊花花草草的,都是村里人給種的,學著那大戶人家庭院的造法,院子里咱們也進不去,就想著在外面也蓋個小花園啥的,打開門看著風景也賞心悅目不是?” 文修易嘴角抽了抽,雖然現在是冬天,看不出來鳥語花香,但是他能想到,開春之后萬物復蘇,這門口該是個啥樣的。 就是文瑤下了馬車都以為自己走錯了。 聽了羅氏的解釋才知道這回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