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早餐一看就不是王府廚子做的,這是農家在稍微富庶年景時,逢年過節吃的。 但那幾道炒菜有綠葉,明顯是從王府暖棚里拿來的。 二姨母爽朗笑道:“冬素自歸家吃的都是王府廚子做的,還沒吃過家鄉味,今天這頓朝食是我們幾個做的。” “別嫌姨母手藝差,快來嘗嘗。” 沈冬素沒被昨晚那頓豐盛的火鍋感動,倒被這頓朝食感動得眼眶發熱,這蒸花卷和豆包,姨母和大麥姐的天不亮就起來。 她忙坐下拿個蔥油花卷吃:“小時候最盼去二姨母家玩,好吃姨母蒸的饅。我怎么會嫌棄!吃多久都不會膩。” 二姨母很是高興,又讓她嘗豆包,說紅豆料是大麥調的,不禁感嘆一句,要是阿沅在,就包肉包,阿沅最會調肉餡了。 角落坐著的莫修謹聞言面色微變,他是最后一個知道阿沅姐去了滇州的,現在羅家人和盧家人都死絕了。 阿沅姐的事再也不怕有人知道,她可以大大方方地回家了。 莫修謹特地問了劉管家滇州的事,結果得知阿沅竟然拜入云谷醫門為徒,甲十八也在滇州有事,今年是回不來了。 莫修謹想到過完年他就要和冬素去幽州,這次回家沒能見到阿沅姐一面,太遺憾了。 二姨母指著桌上的菜一一介紹,粥是大姨母熬的,米粉是蔣氏炒的,幾個炒菜是大麥炒的。 三個姨母都不會炒菜,畢竟炒鍋還是沈冬素做的,她們之前從沒炒過菜,還是在食肆的大麥,跟胖大廚學過炒菜。 這頓朝食吃的和昨晚的火鍋一樣溫馨熱鬧,可惜的是,昨天的晚餐吃完還有宵夜和奶茶,而朝食一吃完,大家就該各自去干活了。 三個姨母要各回各家準備過年,大麥要進鎮,食肆還在開著。 劉管家要回王府別院,莫修謹要陪母親回家收拾收拾,準備過年。 仲陽和小虎要去上學,這么大雪天,學堂也不放假。當然,要是有孩子不去,夫子也不會追究。 可仲陽要準備童生試,是一天也不想缺課。至于小虎,他自然是想留在家里玩,冬素姐帶回好多好玩的呢! 可他怕爺爺的鞭子,抽的是真痛!不信你看沈二叔,就被抽老實了。 等大家依依告別,屋子瞬間冷清了不少。蔣氏感覺人多的時候,她和女兒一屋呆著沒啥,這人一少,總覺得混身刺繞的慌。 這個女兒自從母女倆因嫁傻子之事生了嫌隙,就沒有和好。女兒不愛理她,她也不想放服軟。 反正到現在蔣氏也沒覺得自己做錯了啥,還覺得沈冬素能有今日的福份,是一家人的功勞,又不是她一個人的。 要不是林鐘去凌王府當差,她能結識凌王? 至于沈冬素,壓根不在乎蔣氏對她的態度,甚至還擔心蔣氏放低身段討好她,她更能應對。 蔣氏在屋里坐了一會,就說要去米粉作坊,臘月里都備年貨,米粉需要量大增。 沈父的臉色有點難堪,可當著沈冬素的面,他也不能強留蔣氏。 這是女兒婚后頭一回單獨回娘家,還是回來過年的,當娘的不應該跟女兒說說私房話嗎? 那夫妻生活,公婆和順之類的話,難道還讓他這個當爹的問? 蔣氏的米粉作坊擴大了兩回,現在最多能有三百個工人在里面干活,還有一些運貨的幫工。 特別是這臘月,沒有農活,連打獵打柴都很難,有一個一天管一頓干飯,還有幾文的工錢,離家還近,作坊招人,你說大家搶不搶著來? 幾乎全村老少都來米粉作坊干活,任由蔣氏挑選,不光是沈家村,余莊和蔡莊也有不少青壯婦人跑來。 沈爺爺和沈父從不過問米粉作坊的事,除非蔣氏要幫忙,他們是不管作坊賺多少錢的。 全當是蔣氏的嫁妝,但凡有骨氣的男子,都不會用女人的嫁妝的。 蔣氏除了自己貼補家用,賺的銀子都存起來,之前她是藏床頭柜里,后來多的放不下,又怕家里遭賊。 仲陽就帶她到縣城錢莊開了個號,存滿一百兩就送到銀莊。呃,題外話,那錢莊也是凌王的產業。 大掌柜一聽是凌王丈母娘來存銀子,給免了手續費。 沒錯,這年頭往錢莊存錢,不光沒利息,還要收保管費…… 可以說,整個光州縣,再沒有比蔣氏日子過的舒心的婦人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