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早前在靜安茶館與黃思凝起爭端的時候,時安夏先預熱推廣了一波“和書”字體第一課。
那會子在場的,不是教諭就是學子們的親朋好友,都很期待那第一課的到來。
那時候,時安夏說的是“待斗試結束”。
但時安夏并沒有真正打算在“斗試結束”就開課,而是選擇于人們口口相傳后暫時擱置。
因為知道“和書”字體的人數還遠遠不夠,甚至有人聽一耳朵不當一回事就略過了。
后來為霍十五向文蒼書院追責的時候,時安夏在貢院門口秀了一把“和書字體”,震懾了一些書法名家。
由書法名家再把“和書字體”口口相傳出去,讓期待值不斷提升。
那時候就有人問,不是說斗試結束就開“和書字體”第一課嗎?
她風輕云淡,繼續擱置。
黃萬千雖疑惑,卻從不質疑先生的安排,只一心一意做著準備。他全心全意信任先生是要認真推廣“和書字體”。
終于,和書字體入了明德帝的眼。
時安夏沒有用私下關系在明德帝面前硬推和書字體,甚至只字未提。
但明德帝在貢院門口時就看到了字。他自己本身的鑒賞能力就很高,不需要別人多說好話。
他回宮后宣了黃萬千進宮詢問,再觀摩研讀黃家和書字體孤本,了解淵源。
他還組織了翰林院和中書省的官員集體研讀孤本,甚至將時安夏當初為見黃萬千所謄寫的手稿一一展示。
最后一致認為,和書字體堪為北翼國書字體。
既堪為國書字體,那就不能跟早前那樣,隨便搭個草臺班子就把“和書”第一課開了,而是要重新鄭重擬定開課時間和地點。
地點是明德帝定的,設在貢院東樓。
設在這里,就基本表達了朝廷的立場。這是官方的,不是黃家和時安夏自己吹噓出來的國書字體。
選定的聽課人也有講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