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曾走過。” 唐星河:“……” 原來這就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意思。好吧,認了。 還有一問,“先生又如何判定敵軍不會在黃巖山設伏?” 要知,黃巖山地勢開闊,確實不適合大軍埋伏。 可如果是由斥侯組成的細作,就另當別論了。其中身手矯健者,只需數人,便足以在山間設下陷阱,或是在關鍵時刻發動奇襲。 重點是,敵軍的目標不是大軍,不是糧草,而是明德帝。 早在離京之時,大捷傳來,北翼就探得確切消息,說宛國集結了北翼境內所有細作,務必要對明德帝一擊擊中,方能雪恥。 “清塵計劃”已剿殺了部分宛國奸細,但仍有數量龐大的細作隱在境內,以行商等名義進行各種破壞行動。 明德帝御駕親征,確實能起到振奮軍心的作用。可同時,一國天子在外行走,也是一個移動的活靶子。 所以敵軍的目標如果是明德帝,黃巖山才是最適合設伏的地方。 偏偏最適合設伏的地方沒人設伏,好沒天理啊。唐星河仍是不服氣,唧哩呱啦把自己的想法如竹筒倒豆子,全倒了。 陽光將樹的陰影投在岑鳶冷峻的面容上,顯得那雙眼睛愈發深邃睿智。 他看著唐星河,淡淡道,“你都能想到對手會在黃巖山設伏,對手又怎會真的在黃巖山動手?” 馬楚陽聽得腦仁疼,眨巴著一雙漂亮的眼睛,“難道不是因為我星河哥聰明才想得到嗎?” 岑鳶的目色掃過兩個發光的少年,“制定方案前,你們都不探查敵軍的指揮是誰?” 說完翻身上馬,打馬而去。馬蹄聲在寂靜的山道里格外清晰,揚起一陣輕塵。 陸桑榆看著馬背上漸行漸遠的背影,對唐星河道,“指揮是烏容的親兄,叫格多。此人陰狠,擅揣摩人心,常反其道行之。” 唐星河一言難盡,“你怎知得這般清楚?” 陸桑榆是文官,也是隨行出征的記室,負責撰寫軍報、記錄戰事、傳達命令,處理軍中文書。 他答,“駙馬說的。” 唐星河:“……” 馬楚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