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那幾個兒孫更是青出于藍,連科舉的邊都摸不著,全靠著祖傳的那點子鉆營本事混日子。 池二爺在太常寺掛了個“協律郎”的虛銜,整日里跟著戲班子廝混。 池三爺更絕,不知走了什么門路,竟在鴻臚寺撈了個“通事舍人”的閑職,專管番邦使節入京時的車馬調度——說白了就是個帶路的。 偏生這父子幾人還自視甚高,每逢宴飲必要吹噓祖上爵位。 有回醉酒后,池老太爺竟拍著桌子說自家是“潛龍在淵”,惹得同僚們暗笑不已。這話傳到御史耳朵里,第二日就有人上折子彈劾,嚇得他三個月沒敢去衙門應卯。 要說池家完全沒出過像樣的人才,那也不盡然。 池越和池霜的爹,也就是池老太爺的長子池奕卿,當年可是實打實的進士出身,二甲第十七名,是池家近百年來唯一一個憑真才實學考取功名的人。 池奕卿生得眉目如畫,又寫得一手錦繡文章,在翰林院做庶吉士時,連先帝都曾贊他“風骨清峻”。 他批注的《通鑒》節選曾被抄錄成冊,在翰林院中傳閱。 當時的首輔大人還說過,“此子他日必為國之棟梁”。 就是這樣一個兒子,在親事上忤逆了池老夫人,令其勃然大怒。 當年科舉高中后,老夫人就已相中應將軍的嫡女。 這應將軍就是后來在清塵計劃里造反的那位。 池奕卿卻道,“兒子只心系青青一人。” “你可知應家門第何等顯赫?”池老夫人當年怒摔茶盞,飛濺的碎瓷在池奕卿眼角劃出一道血痕,后來一直留著一道淺疤,“應大將軍手握北翼十萬鐵騎!朝中多少王孫公子求娶他家嫡女而不得!” 池奕卿卻紋絲不動,任憑鮮血順著臉頰滑落,“兒子此生,非青青不娶。” 他口中的“青青”,即是池越和池霜的母親霍青青。其父霍錦書早年曾教導過池奕卿,是其開蒙恩師。 池奕卿心志堅定,不顧家人反對娶了霍青青,惹怒了父母兄弟姐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