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直到這番話說出來,現場的氣氛才緩和了一些,雖然還是有部分學生罵罵咧咧,但不像剛才那般憤慨了。 趙蒹葭看向眾人,沉聲道:“幕后的黑手要查,但儒生和其他學生的矛盾,卻是事實?!? “楊東升,你上次專門找到女子學堂來說要道歉,還記得我對你怎么說的嗎?” 楊東升連忙站了出來,作揖道:“學生記得,先生說:侈談愛國之前,先做到容人,自豪圣道之前,先開闊胸懷?!? 趙蒹葭道:“我讓你們想通了再來找我,現在想通了嗎?” 楊東升點頭道:“學生想通了,大晉百廢待興,國家需要建設,其他學院的設置是有必要的,太學宮這么大,應該要容得下他們。” 趙蒹葭搖了搖頭,道:“不對,你還是沒有想通,你們所有儒生都沒有想通?!? “你們承認了他們存在的必要性,但你們依舊認為他們低你們一等,依舊認為他們是奇技淫巧,只是這些奇技淫巧還算有點用罷了。” 黃昏的風吹起她的長發,那一絲絲涼意,讓趙蒹葭愈發清醒。 她也愈發知道自己到底站在哪條路上了。 她看著眾人,鄭重道:“要說尊儒,我比你們更尊儒,但我不贊同你們的想法?!? “儒家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你們口口聲聲言談為國,但事實上連修身都做不好?!? “《禮記》記載,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為…人之發展在于革新,人有進取之心,不滿足于現狀,不斷朝前,不斷修繕自我,在知識、智慧、修養、品德等各方面不斷做到最好。” “何止是人,世間萬事萬物皆該如此,世界之輪轉、歷史之進程,皆在于進取、革新、不斷進步?!? “故上古時期之耕種,器具往往以石骨、木材所制,春秋時期,器具便以鐵銅所制,而至如今,耕種器具家家戶戶皆有,早已革新換代無數次?!? “故上古時期之紡織,手編桑麻枯草為衣,及至商周,便以紡車、梭子而編棉花、蠶絲,而至如今,紡織、染色器具數不勝數,綾羅綢緞、紗布棉毛,品類何其豐富…” “世界之新,唯功于文?如無你們所謂之奇技淫巧,何有今日之世界?” “天下唯文,那我們只能茹毛飲血、穴居深山、衣不蔽體、足不裹履,宛如世外野人罷了。” 此番話一出,諸多儒生都低下了頭,慚愧不已。 而那些老學究、老先生,也是面面相覷,輕輕嘆息。 趙蒹葭繼續道:“讀書在于明理,明理就當知技術之重,因此修身之首要,在于謙遜,在于拋卻心中之倨傲?!? “往小了說,都是為國;往大了說,都服務于世界之革新,誰又比誰高尚?” “說句實話,若無筆墨,何來書籍?若無印刷,你們當中大多數人連一本書都看不到!” “容人,容物,不是說說而已,要打心里尊重,才是真正的修身?!? 天漸漸黑了。 風愈發寒冷。 數百儒生低著頭,而數千其他學生卻振臂高呼,激動萬分。 “趙先生說得好!” “趙先生不愧是博學大家,這才是讀書人,這才是鴻儒?!? “對,這樣的讀書人我們不討厭,我們只會喜歡?!? “趙先生,謝謝你為我們說話,我們不懂那些革新的道理,我們就只是想把自己的事做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