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十六章 強(qiáng)買-《明末稱雄》


    第(1/3)頁

    (第三更送上,求推薦票!)

    一掀長袍,張屠戶得意的坐在家丁端過來的椅子上,目光有些熾熱的望著中人手里的那道契約。

    他挺著肥大的肚皮,叉開一雙粗腿,伸手去接那張契約。

    剛剛由保長揮墨寫就的賣地契約上,開頭就寫明了麻城西灣劉修將縣前河灣口九十畝上等水田活賣于他,每畝作價(jià)銀四兩,此后每年每畝再交付稻谷四石做租...

    整整九十畝最好的水田,一年可以種早晚兩季水稻,甚至晚稻收過后,還能再種一季油菜。那地的極為肥沃,一年到頭都有水,有現(xiàn)成的水渠引水,不怕干旱。一季稻的產(chǎn)量起碼四石,一年兩季稻再加上種油菜或者蠶豆,那就是十石不止了。

    這地甚至都不需要積什么肥料,每年冬天直接在河塘里挑淤泥到田里去,就足夠補(bǔ)充肥力了。

    張家在河灣岸邊也有幾塊地,但都是些零散的,而劉家的這九十畝,卻基本上都是連成一片的,現(xiàn)在收到這塊地,自己的那些零散的地也可以全連在一起了。整塊的地,不論是管理還是灌溉都是非常方便的。這樣的地,價(jià)格也更加增值。

    雖然以后每年還得向劉家交三百六十石稻谷的租,也是一大筆錢。可張屠戶心中早有一筆明細(xì)賬。

    劉家這九十畝地,一畝平均下來每年能收獲十石糧,交掉四石還能剩下六石。他把這地再佃租給別人,他打算直接來個(gè)三七,他七佃戶三,那他一年每畝還能收四石二斗,九十畝就是三百七十八石稻子,這些稻子能出差不多兩百石米左右,兩石米一兩銀,就是每年旱澇保收的一百兩銀。

    不說這九十畝地的價(jià)值,光以后每年收租他就能進(jìn)項(xiàng)一百兩銀子,這次真是賺大發(fā)了。而他付出的本錢,不過就是一百兩銀子。一年就能收回成本,以后每年都是凈賺的。想到這里,之前被擰脫臼的那條手臂也覺得不虧了。

    多好的地啊,張屠戶心中充滿著喜悅。北方的地,大多是斗種石收,一畝也就收一石多點(diǎn),甚至以斗記。南方的水稻田產(chǎn)出高些吧,但也多是三石左右,如劉家西灣這樣肥沃不需肥,一年能種三茬的好地可是極為難得的。一般人家有這樣的地,哪個(gè)肯賣?

    就算要賣,也得先問過親族,沒有肯買,然后才能輪到外人來買。

    “簽字畫押吧!”張屠戶已經(jīng)有些等不及把這紙契約收入懷中了。

    甚至為了穩(wěn)妥,他還特意請(qǐng)來了甲首保長,甚至是鎮(zhèn)上不少鄉(xiāng)紳地主們來做見證,還找來了縣中的書辦,為的就是把契約簽成紅契,由官府承認(rèn)的紅契,可就不是百姓自己簽訂的白契了,那效力更高。

    張屠戶再次把目光望向劉修,這個(gè)死老頭,手里還捏著四十畝好地呢,想辦法早晚也得弄過來。嗯,這些地弄過來后,最好還是得想個(gè)辦法最后弄成絕賣。

    劉修提著筆,望著那紙契約,好幾次都下不了筆。當(dāng)年他父親被趕出鎖口河劉家,但也還是分了一筆不少的錢財(cái)?shù)模硗饩褪沁@塊地,其實(shí)都是當(dāng)年劉家的產(chǎn)業(yè)。原本有兩百畝地,但他父親自立門戶之后,雖說是個(gè)監(jiān)生,但只是個(gè)承蔭的監(jiān)生,自己并沒有什么真正的本事。

    離開了劉家這顆大樹,便也只是坐吃山空,娶妻生子,然后一家人的生活,漸漸的后來又賣掉了一部份地,還有些則給幾個(gè)女兒做了陪嫁。最后傳到劉修手中時(shí),還剩下八十畝地,這些年劉修又置辦了十畝,才有了如今九十畝地。

    加上大兒媳帶來的,劉家面上也有一百三十畝地。

    可今天,他卻要把這九十畝祖地活賣給張屠戶。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桥县| 本溪市| 唐河县| 登封市| 正宁县| 钟祥市| 香河县| 巩义市| 浪卡子县| 高安市| 大方县| 本溪市| 方城县| 咸阳市| 尚义县| 清原| 全南县| 定安县| 亚东县| 巴林左旗| 双牌县| 垫江县| 井研县| 鲜城| 突泉县| 哈尔滨市| 文水县| 通榆县| 周宁县| 灯塔市| 赤水市| 太白县| 资中县| 夏邑县| 乌审旗| 水城县| 庆安县| 宁夏| 利津县| 称多县| 玛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