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隨便收拾一下,吃個面包,又回床上耍手機,看小說。
然后帥也醒了,把燈打開,10點了,看著燈關著窗簾看片。
帥本來說上午走,結果又說下午走,因為根據他之前的經驗,他想著下午一兩點人少點。
話說這美團是真的準時,說多久就是多久,能快的也不會快,我先點的外賣都沒到(11:00點了,七百米的距離,顯示12:23到),帥比我晚點,他外賣反而先到了,最主要的是他的那個冒菜分量很大,他讓我吃幾口,吃的我都快吃飽了。
真就那么準時,12:21分通知我還有2分鐘到,吃了幾口,快吃撐了,真的吃不下,他的那份都沒吃完,好飽。
話說怪不得我總感覺這些抖音火起來的歌很耳熟,因為都是抄的其它優秀經典作品,旋律一抄,歌詞一改,自然耳熟,聽多幾遍,就會感覺還不錯。
話說昨天洗頭掉發的很厲害,其實都不能叫掉發了,脫發,頭一把一把的掉,然后還長痘痘了,只能說自己造的孽,凡是一飲一啄皆有定律。
很多時候光靠腦海想是沒有用的,要用實際行為來改變,不然它就叫腦海思維改變法,而不是行為糾正法了。
其實我之前在知乎回答上看著有個回答很不錯,它提到了一個思維模型,我很喜歡,有點像面壁人的那種感覺,強調了監督(或者說第三者管理)的作用性。
正常你一個人的時候你會做出abc三個選擇,有X、Y兩個決策點,你在x點的時候,你能選擇Y點和a選擇,a選擇是你的一般解。
如果你這時選擇了a,那么該次決策就是一般解,如果你選擇了Y,你就會面臨b選擇和c選擇,b選擇的是你的最壞解,c選擇是你的最優解。
很多人以為自己能夠選到c,但實際上他做不到,他很大可能是會選到b,自制力強點的人就會選到a,能靠自己就選擇到的往往是人中龍鳳。
他們往往有很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認知水平,能夠抵抗當下的誘惑,并且在分辨出哪個選項是自己的最優解下強有力的執行下去。
不過哪怕是這種人,他也是經過了一定時間的訓練和監督下,才慢慢的變成智者的樣子,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引入另一個人幫我們決策,他不一定能幫我們做到最好的決定(c),但是一定能避免我們做最壞的決定(b)。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