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今天下,分為儒家、墨家、楊朱家、法家、兵家、縱橫家、名家等等,然而事實上,沒有純粹的法家,也沒有純粹的儒家。
很多縱橫家,往往是精通兵法,精通名家辯駁之術;
很多儒家,卻也精通法家邢名之學,兵家征戰之術,縱橫家之術。
就連荀況自稱是孔丘門徒,是儒家的正統接班人,可也是精通法家的法術勢,墨家的學說,名家的辯駁之術,縱橫家對人心的洞察,就是兵法也懂得一點。
很多賢者,精通多家學問,融合百家學說,化為自身學說。
荀況精通百家學說,可終究是儒家為主,其他學說為輔助,汲取其他學說的精華,化為自身的學說。
那位學生學習很多,可終究是墨家學說和楊朱學說為主,法家學說也好,儒家學說也好,縱橫家中學說也好,皆是為其為輔助……只是感覺這位學生有些古怪,與當今之人思維大不相同。
魏王卻笑道:“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君無父,是禽獸也。”
荀況說道:“我也這樣說,可那位學生卻說,三王時代,世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可謂是無父;堯舜禹只是部落首領,只是民眾公選的公器,并非是君王,可謂是無君!堯舜禹時代,可謂是無君無父,難道堯舜禹是禽獸不成!”
“群龍無首,天下大吉!若是天下大同,人人小康,人人溫飽,人人可食肉,人人可讀書,人人如龍,自然不需君王,不需要等級差別。”
魏王笑道:“那個學生,倒是怪人!”
荀況說道:“大王,還要招募他入仕嗎?”
魏王笑道:“那位賢者,如何稱呼?”
荀況搖頭道:“不可言,不可言!”
宴會結束后,荀況開始講學,同時與一些賢者論辯,稍后離開魏國,前往韓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