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那旗桿是常見的白楊木,筆直地立于地面,無人扶持,竟然在寒風中屹立不倒,幾乎沒有一絲搖晃,原來旗桿底部已經(jīng)牢牢插入地下。 金鵬外的空地全是巨石鋪就,沒一層浮土,旗桿只是木制,竟然能夠入石數(shù)寸,插旗者不單是膂力驚人,還得有極為高深的內(nèi)力。 “這有什么厲害的,堡里隨便派出一位殺手就能殺了這三個人。” 上官飛還不服氣,上官雨時也不理他,拉著上官如的手,回身向堡內(nèi)張望,挑戰(zhàn)者已經(jīng)做好了準備,金鵬堡這時該派人出來收場了。 顧慎為就站在她們身后,這時也扭過身去,不讓別人看到他眼眶中突然涌出的淚水。 這淚水與寒風無關(guān),他也不認識上門挑戰(zhàn)的老者與和尚,可他認得那刀那槍分明是顧氏的風格,毫無疑問,老者與顧家有很深的淵源。 天下各國都有標準樣式的刀槍,用以裝備軍隊,武林中人的兵器卻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格,幾乎一家一樣,這也成為辨識各門各派的方法之一,顧氏長槍全長一丈六尺,算是最長的槍種之一,顧氏單刀長兩尺七寸,卻比一般的刀都要短一點。 雖然只是遠遠望了一眼,顧慎為仍能認出老者身邊的刀槍與自家兵器毫無二致,他雖然習武不勤,但是對這一刀一槍無比熟悉,絕不會認錯。 幾個月來苦心圍筑的情感堤壩險些瞬間崩塌,他一直以為自己是顧家唯一的幸存者,復仇重擔全壓在一個人的肩上,突然看到還有人來為親人報仇,心緒激蕩,難以自持。 好在沒有人注意他,大家東張西望,看的不是挑戰(zhàn)者就是堡內(nèi)的道路,想知道到底誰出面滅來人的威風。 金鵬堡百年不破,金鵬殺手天下無敵,眾人雖然大多是十來歲的少年,對此卻深信不疑,老頭子與和尚把旗子插得再深,一樣是來送命。 不停地有人從堡里走出來,但都不是應戰(zhàn)者,而是來看熱鬧的,獨步王似乎對挑戰(zhàn)者并不放在心上,既沒有嚴陣以待,也沒有禁止出入。 “來的是誰,這么大膽子。”每個人首先問的都是這件事。 “那兩個和尚不是四諦伽藍的法師嗎?咱們平日里的布施比誰家都多,怎么和尚們還不滿意,要來趁火打劫嗎?” 顧慎為沒聽說過“四諦伽藍”,也不關(guān)心,他只想知道那個老者的來歷。 直到兩刻鐘以后,堡里終于派出應戰(zhàn)者,在一片興奮的“來了來了”喧叫聲中,老者的身份也傳遞出來。 “楊元帥,老頭子叫楊元帥。” “什么元帥?帶了兩個和尚就敢叫元帥,那我不是大元帥了。” 眾少年對這個奇怪的名字嘲弄不已,顧慎為心中又是一震,原來真有一個“楊元帥”。 滅門慘劇發(fā)生的那一天,老爺顧侖命令忠心的老仆楊崢帶走一雙兒女,楊崢在路上擊敗一撥追兵之后,深知險情未了,因此讓小少爺換上書童的衣裳,連夜前往疏勒城找“楊元帥”搬取救兵。 顧慎為以為“楊元帥”是楊崢編出來騙他的謊話,又在半路返回,結(jié)果發(fā)生一連串的偶然事件,令他陰差陽錯地進入金鵬堡。 如果他當時一直驅(qū)馬前進,或許今天就會站在眾人的對面,跟楊元帥一塊上門挑戰(zhàn)。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