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傳首九邊-《開個飛機去明朝》
第(3/3)頁
這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
曹化淳想不明白,便不去想,老老實實的走到一處暗室,拿出手機給秦林打了個電話,告訴秦林朱常淵的原話!
這種小事,是不需要圣旨的!
九邊,又稱九鎮,是弘治年間在北部邊境沿長城防線陸續設立的九個軍事重鎮,分別是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也稱山西鎮或三關鎮)、延綏鎮(也稱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也稱陜西鎮)、甘肅鎮。
九邊設立之后,到朱常淵的泰正元年,已經前后邃延了將近一百五十年,在這一百五十年中,無不飽經戰火洗禮,見證了整個大明王朝的興衰滅亡。
最終,為它畫上了句號的還是吳三桂的傳首九邊。
秦林砍掉了吳三桂的頭顱以后,按照朱常淵的旨意,將其頭顱從遼東鎮傳送到薊州鎮、從薊州鎮傳送到宣府,而后便是大同、太原、榆林、寧夏、固原和甘肅。
到了甘肅后,頭顱已經發臭的不能聞,當地總兵將這個頭顱葬到沙漠里,和吳三桂軀干所葬身之處整整有四五千里的路程。
在吳三桂傳首九邊的同時,朱常淵與孔和正在做著另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軍事改革:劃分軍區。
朱常淵建議,裁撤九邊中的六個,只保留其中的甘肅、遼東和宣府三個軍事重鎮。改名為甘肅軍區、遼東軍區還有宣府軍區。
每個軍區設置總兵官一名,其余建制和大明朝時期的軍鎮相同,唯一不同的是,這些邊境的軍鎮除了鎮守邊疆,還肩負起了開墾土地、開墾荒地的任務。
“甘肅軍區駐軍十萬,防守西北邊陲,防止那些蠻夷之人為亂!其軍費由朝廷開支,所有軍官只理軍務,嚴禁干涉地方政務!”
“遼東軍區駐軍五萬,其軍費開支自給自足,防守邊陲之外,令需擔負東北地區的建設任務!”
朱常淵因地制宜的給不同的軍區下達不同的命令。
甘肅那邊面臨的少數民族不但有蒙古,還有維吾爾族、藏族、回族,關系復雜容易發生戰亂。可遼東的韃子現在已經被朱常淵覆滅,幾乎沒有太多的軍事任務,所以自然而言就讓他們肩負起建設和開墾的重任。
“至于京師背面的宣府,由于拱衛京師,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可駐軍三萬,配備最先進和新式的武器,并配備燃油、機械,并給予兩架飛機以作巡航監察之用,隨時保衛京師之安全!”
要對付蒙古人其實還是很簡單的,不需要做如此多的部署。
朱常淵之所以還在北方保留著三大軍區,一方面是威脅蒙古,但是更多的卻是把矛頭指向了老毛子俄羅斯。
北方的草原狼,換了一個又一個,從東胡到匈奴,從匈奴到鮮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還有滿清韃子,但他們都是狼。
而俄羅斯一旦越過了西伯利亞,形成了對我大中華的威脅,就變成了一頭無懈可擊的北方狗熊。
狼咬人,尚能斷其一腿,而要把狗熊趕走,付出的代價無疑更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