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蒙古的酒文化-《尸王小道長》
第(1/3)頁
冒著絲絲熱氣的烤全羊,被端上了桌子,這道菜全是撐場子的大菜了,北方人上餐桌是必須要有大菜的,這道烤全羊象征著最高的餐桌禮儀了。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遠道而來……”坐在正席的就是這個家族的管事人,這會兒等食物上的差不多了之后,端起了酒杯說道,大致的意思,就是大伙先來一杯酒墊吧墊吧。
要知道蒙古族可是非常講究一個酒桌禮儀的。
蒙古人雖然把酒視為飲食之最,耐日之魂,可也不提倡把它不分歲數的隨意亂用,隨意喝上幾口的。對此,蒙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對喝酒的歲數、敬酒、獻酹、請曲等方面,都確立了具體而固定的標準和明確的禮節禁忌,創立了蒙古族獨特的酒文化。
在蒙古可不光是小孩子不能上酒桌,就連成年人也沒資格上,只有男人到三十七歲,過三個本命年之后,認可為“成年漢子,體力健全的人,進入大人行列”,便視為“有資格當官,做婚宴的頭兒,可盡情享受秀斯,品嘗美酒之頭份”,并可以賞賜美酒了,從此以后才允許上桌渴酒。
不到三十七歲之前飲酒沉醉者是屬于不懂規矩的人,受到人們討厭,被社會拋棄。
不過現在要好很多了,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講究的沒有以前那么多,只要成年了,在酒桌上喝點酒是沒問題的。
敬酒是蒙古人將提升耐日宴會、招待儀式的氣氛、鞏固人際交往時常用的恭敬禮節。敬酒的禮節從敬策格,也就是酸馬奶開始的。蒙古族《八大名貴食品》中的《白玉漿》指的就是策格。
所以,把它作為王公貴族的招待品,遙遠的長征、山水、蘇力特的祭祀,封官晉銜、葛根活佛轉世,授予佛教職稱的重大儀式以及宴會耐日,平時招待客人時都擺到主要位置上品用和談論。
蒙古人對舉辦耐日那達慕有著幾百年的豐富經驗和傳統禮節。
每當組織耐日時,首先推選出一位熟知耐日禮節的人當阿哈拉嘎其,漢意為當頭兒的,主持人。參加耐日的人們沒有耐日阿哈拉嘎其的許可,不可隨意相互說話,出入,調整坐位。
而且,什么時候唱什么歌,說什么祝詞;什么時候執行什么禮儀都有固定的程序禮節。把好這個環節是使耐日有次序,氣氛更為熱烈,快樂的有力保障。
各地的敬酒禮節,雖然在敬多少杯酒和酒歌、祝詞的音語上稍有些不同,可目的、禮儀、時間期限都基本相同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明县|
东兰县|
长春市|
泰顺县|
道真|
旬阳县|
德江县|
江阴市|
乌鲁木齐县|
多伦县|
互助|
荔浦县|
密山市|
兴仁县|
深圳市|
鄂尔多斯市|
泊头市|
淮阳县|
志丹县|
汾西县|
东山县|
万州区|
红桥区|
双鸭山市|
兰坪|
桃园县|
嵊泗县|
惠东县|
疏勒县|
定兴县|
芮城县|
巴林左旗|
大庆市|
广西|
滨海县|
青浦区|
易门县|
会同县|
岱山县|
广平县|
开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