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70章:戰前準備【二合一】-《戰國大司馬》


    第(1/3)頁

    三月上旬,蒙仲帶著幾名近衛來到了韓國,于韓國的都城新鄭覲見了韓國的君主韓王咎。

    鑒于蒙仲曾經在伊闕之戰時助魏韓兩國軍隊扭轉了敗局,且隨后又幫助韓國奪回了新城與宜陽這兩座防備秦國的重城,因此得知蒙仲這次來到韓國,韓國以極高的規格接待了他。

    國相公仲珉與大司馬暴鳶一共出城相迎,不得不說這等規格的待遇,除了各國君主以外,幾乎就只有像薛公田文這等大人物才享受過。

    當然,在蒙仲自己看來,韓國國相公仲珉之所以親自出城相迎,跟其弟公仲侈有很大關系,畢竟公仲侈目前就在蒙仲的身邊任職,主要負責方城與韓國的貿易,除了糧食以外,公仲侈亦幫助方城購置了一批韓國鍛造的兵器與弩具,去年年初秦將白起攻打方城時,就曾在陽關吃了這批韓國弩具的大虧。

    隨后在覲見韓王咎時,蒙仲代表他方城當面感謝了韓國的支援,畢竟方城其實并沒有什么特產,因此在韓國與方城的貿易中,其實是韓國吃虧的,甚至于迄今為止,蒙仲還欠著韓國一大筆錢。

    當然了,韓國可不是毫無私心,韓王咎與韓相公仲珉之所以允許方城賒欠,主要還是看中了蒙仲的能力,以及蒙仲在魏國水漲船高的地位。

    這不,前幾年伊闕之戰時,蒙仲還只是一名師帥,三年之后,蒙仲已貴為郾城君,手中握有郾城、葉邑、舞陽三塊封邑,甚至于有越來越多的人將其視為翟章的接替者,換而言之投資蒙仲,就是在投資一位日后魏國的大司馬,考慮到韓國必須借助魏國的力量才能抗拒秦國,提前對一位日后必定會成為魏國大司馬的人物,這明顯是高瞻遠矚的做法。

    覲見完韓王咎,韓王咎在宮內設宴款待了蒙仲,待遇之優厚,恐怕田文得知后會更加嫉恨蒙仲。

    宮筵之后,國相公仲珉與大司馬暴鳶紛紛邀請蒙仲到二人的府上居住,考慮到與這兩位的交情,蒙仲最終還是選擇了暴鳶,畢竟暴鳶口口聲聲以兄弟相稱,蒙仲實在不好駁了這位老哥的面子。

    次日,暴鳶帶著蒙仲參觀了新鄭城外的軍營。

    據暴鳶所說,此次聚集于這座軍營內的韓國軍隊,即是準備出征秦國的軍隊,暴鳶笑著讓蒙仲點評一番。

    蒙仲雖笑著推辭,但還是仔細地參觀了這座軍營,以及軍營內的那約五萬韓國士卒。

    必須地說,單看韓國的軍隊,絕對不會有人認為這是一個小國——而事實上作為三晉之一的韓國,也從來都不是一個小國,且倒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歷代韓國君主也都并非昏君。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歷代韓國君主皆并非昏君,為何作為三晉之一的韓國,如今實力卻反而不如宋國呢?

    原因很簡單,韓國最致命的衰弱原因,就是因為他離秦國實在太近了,說難聽點,韓國被秦國打地太慘了。

    別看今時今日的秦國將魏國視為東進中原的最大阻礙,但在此之前,韓國才是秦國最近的絆腳石,只不過韓國被秦國打地太慘了,秦國這才將矛頭轉向了魏國。

    可即便在國家衰弱至今的情況下,近幾代韓王仍舊投入大筆金錢,大力改進冶造業,力求在兵器方面始終保持比秦國優良——不是因為歷代韓王有多么多么英明,而是因為他們沒有辦法,畢竟一旦在軍隊兵器上落后,本來面對秦國軍隊就沒有多少勝算的韓軍,將喪失唯一的優勢。

    因此可以說,“天下強兵出于韓”的美譽,一方面固然是因為韓國自身,而另外一方面,則來自于秦國的步步緊逼。

    而拋開韓國軍隊的兵器、甲胄不談,蒙仲對于韓國士卒的素質,亦給予高度的評價。

    與世人所誤會的恰恰相反,韓國軍隊由于國家長年受到秦國的威脅,因此在士卒訓練方面從來都不敢松懈,就蒙仲親眼所見,韓國軍隊的素質,絕對不亞于趙、魏、宋三國的軍隊——當然,這里所說的魏國軍隊,指的是一般的魏軍,而不是魏武卒。

    可以說,韓國軍隊唯一的短處,僅僅在于軍隊數量較少。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在韓國在跟秦國漫長的戰爭中基本上勝少敗多,非但損失了大量的軍隊,還損失了大片國土與城池,這一來二去的,國力難免日漸衰落,而可以作為兵源的青壯男子,也是越來越少。

    據暴鳶在與蒙仲閑聊時述苦的話所知,如今韓國可動用的軍隊大概約在十萬以內,倘若動員舉國兵力,大概在十五萬到二十萬左右。

    說實話,以近代中原各國戰爭的兵力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訊息,意味著韓國將漸漸無法支撐來自于秦國的脅迫。

    甚至于說得難聽點,秦國如今隨時可以滅掉韓國,只要秦國動用超過三十萬的軍隊。

    韓國之所以還存活著,一方面是全靠魏國在背后支撐著,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秦國還不想打草驚蛇——出兵三十萬覆亡韓國,引起中原諸國的恐慌,使各國鐵了心合縱抗秦?這可不是聰明人的戰略。

    在不嚴重驚動中原諸國的前提下,一點一點地蠶食魏韓兩國,這才是秦國的策略。

    兩日后,即三月十六日,暴鳶帶著蒙仲前往宜陽。

    途中,一行人經過了新城。

    宜陽之戰后、伊闕之戰前,新城由秦將向壽把守,是當時秦國繼宜陽之后,攻打韓國的又一座前線重城。

    隨后在伊闕之戰時,暴鳶在蒙仲的幫助下重新奪回了新城,將坐落于伊水西岸的新城,打造成防備秦國的第二道防線。

    至于第一道防線,自然就是坐落于雒水北岸的宜陽。

    在從新城前往宜陽的途中,蒙仲看到了不少小型的軍營,東一座、西一座,仔細數數怕不是有十幾座。

    當他詢問暴鳶時,暴鳶解釋道:“這些沿途的營寨,可以有效地抵制秦軍的侵入。”

    蒙仲不以為然,反問暴鳶道:“然而在我看來,這些營寨好比夜間舉著火把的士卒,純粹就是靶子。……貴國在宜陽與新城之間設下這些營寨,我懷疑最終可能方便了秦軍。我要是秦將,趁貴國不備襲了這些營寨,隨后借此截斷宜陽與新城的聯系,幾個月之后,宜陽豈非是又落入了秦國的手中?”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朔州市| 安陆市| 广灵县| 金乡县| 来宾市| 临颍县| 辰溪县| 光泽县| 曲阳县| 巨鹿县| 和政县| 永兴县| 潜山县| 西林县| 仙游县| 牟定县| 新丰县| 互助| 丁青县| 湖口县| 历史| 翁源县| 潼关县| 故城县| 肇东市| 巴东县| 长沙县| 广州市| 深泽县| 龙岩市| 获嘉县| 沈丘县| 青州市| 唐河县| 浠水县| 丹东市| 米泉市| 沾益县| 汽车| 阿克苏市| 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