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米尼彈-《大明之崛起1646》
第(2/3)頁
滑膛槍的鉛彈和槍管之間有點空隙影響不大。
但使用米尼彈的線膛槍則必須嚴格控制槍管口徑標準,否則子彈尾部膨脹之后很可能無法卡入膛線之中。柱狀子彈若沒有旋轉起來,就容易發生橫向翻滾,那樣的話簡直連鉛珠還不如。
好在蘇記鐵場一直在制造燧發銃,現在至少積攢了四千支左右,要從這些槍里挑選出二三百支口徑差不多的應該不成問題。
若非無法標準化生產,朱琳渼肯定想全軍更換線膛槍。而眼下只能先裝備幾個連的獵兵了。
魯寧等制銃工匠早就聽說陳王殿下來鐵場了,正望眼欲穿,便見他帶著宋應星來了。
朱琳渼直奔主題,先對魯寧等人講了線膛槍的概念。
工匠們都是一副“毫無意外”“早就料到”的表情,在他們心里,陳王哪次不搞出點兒匪夷所思的新東西才是不正常的。倒是宋應星又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持筆拼命記錄。
朱琳渼從旁邊的木架上拿過一根剛制好的銃管,又撿了根樹枝,對眾工匠比劃道:“這樹枝好比是根比銃口略細的鋼棍,”他指著樹枝頂端,“在這里開道傾斜的槽,裝入硬鋼制的刀頭,用螺絲卡緊。”
隨后他將樹枝伸進銃管中,“用鋼棍頂住銃管,前后推拉鋼棍,在銃管上刻下很短的一道槽。然后略為轉動銃管,繼續推拉鋼棍刻槽,再轉動銃管。持續這個過程,直到每次刻的短槽累積成一根很長的螺旋槽。
“每根銃管需要四條這樣的槽。”
隨后他又講了膛線的纏距、纏度等概念,當然,這些工匠這需要了解就行,具體計算還得他自己來。
隨后他分出一部分工匠去挑揀口徑相近的銃管,自己帶著魯寧等人制作拉膛線的設備。
又是一整天的工夫,在眾工匠的配合之下,一臺簡易的“拉線機”便宣告完工。
魯寧取來一根銃管,用拉線機上的兩根帶槽的硬木夾住,再用數道鐵箍箍緊硬木,而后將一根由多個鐵架支撐的鋼棍探入銃管內。
他反復刻劃了三十多次,才在銃管上留下一道三毫米左右的凹槽。同時另一名工匠轉動硬木夾,轉動的角度是朱琳渼早就算好的,在木夾的尾部有個刻度盤,每次轉一格便可。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阳县|
钟祥市|
通化县|
安福县|
镶黄旗|
尉犁县|
鄢陵县|
贞丰县|
庆云县|
青河县|
古丈县|
黄浦区|
高唐县|
都匀市|
玉田县|
南漳县|
山丹县|
宝清县|
铜陵市|
屏山县|
富阳市|
梁山县|
永年县|
平原县|
华容县|
璧山县|
德昌县|
金川县|
双桥区|
安陆市|
江门市|
新津县|
东源县|
谷城县|
六安市|
黄石市|
枝江市|
务川|
临潭县|
新野县|
玉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