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啪! 比賽槍聲響起。 楊光宗的起步速度不慢,對于一個200米的選手來說,彎道起跑起步反應速度能夠控制在0.2秒以內,就算是比較優秀的。 這一趟他的起跑反應時間是0.162秒,排名小組第二,僅次于同組第七道的德國選手迪爾赫姆基,他的起跑反應時間是0.144秒。 其他選手的起跑反應時間普遍都是在0.170秒之后,實力最強勁的美國名將伯納德威廉斯更是在0.217秒,位居小組倒數第一位。 不過200米跑不像100米對起跑反應有那么高的要求,200米和400米這些項目,由于彎道起跑,需要速度耐力,前半程加速等等因素,適合于身材較高,速度耐力強的運動員。 而這些運動員由于體型身高,還有彎道的原因,起跑反應都會相對百米運動員來得慢一些。 當然,因為距離長,即使在起跑反應上稍微落后也不至于完全錯過了追趕的機會。不過起跑反應時間快,總是優勢的。 從一起跑開始,楊光宗就開始追逐著其他運動員的身影,他是第一道,其他七名選手都在他前面。 相對來說,在200米項目或者四百米項目中,第一道不是什么好的道次,由于處于最內側的位置,從起跑開始,在彎道的過程中都是處于全程追趕其他選手的狀態。 如果其他道次的選手實力太強,在實際奔跑過程中,很容易造成后方的選手產生無論如何都無法趕上的錯覺。容易影響到信心,進而被帶亂了節奏。 楊光宗此時就有這樣的感覺,他的起跑反應很好,1米87的身高給他帶來了足夠的腿長優勢,在起跑之后,已經盡可能快地在加速,但在彎道的這一百米的距離內,他就是一直處于落后狀態。無法確切地衡量出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 五十米,一百米…… 很快,彎道最后的十米距離。 這時候,他才漸漸感覺到,他跑得不慢,他開始追了上來。在他右手邊臨近道次的第二道選手,距離已經是和他處于伯仲之間。 按照彎道的距離計算,內側道次的選手如果和外側道次的選手在一個位置時,那就意味著,內道的選手比外道要快。 再快一點,再快一點! 楊光宗咬著牙,胸口發漲,拼命地擺臂和提高著自己的步頻。 他身高腿長,后半程速度耐力也不錯,他明白只要前半程速度提起來,跟上眾多選手,那么,在后半程他是有優勢的。 后半程運動員開始比拼的是速度耐力,是保持途中跑高速的能力,他即便絕對速度差一些,但憑借著不錯的速度耐力還有腿長步幅大的優勢,就絕對不會跑得太差。 “楊光宗,加油!” “中國隊,加油!” 彎道進直道! 200米項目中最重要的一個分割點,場邊所有的觀眾都開始叫了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