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奉孫策之命,秦牧選的這些騎士都是南陽本地人,個個聲音洪亮,吐字清晰,天生一副好嗓子,即使是嘈雜的戰場上也能將命令清晰無誤的傳入各級將領的耳中,更別說現在大營一片安靜。 看守營門的士卒不敢怠慢,第一時間報與陳瑀。 陳瑀聽了,進退兩難。他并沒指望孫策出城談判,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但他沒想到袁權會來,袁權是袁術的長女,眼下最能代表袁術的人就是她。他可以否認袁術的遺命,不承認孫策的權力,但他無法否認袁權的身份。就算他想說是孫策威脅袁權,袁權不得不如此,他也必須出營與袁權見面。 可是一見面,這事情的真相不就瞞不住了嗎?之所以有這么多人聚在他的帳中,就是因為這些人不知道袁術的遺命是什么,先入為主的接受了他的看法,以為孫策是擅自篡取。這當然不是他們反對孫策的全部理由,更深層的原因是對孫策出身的鄙視和對孫策年齡帶來的不信任,不愿意對一個少年俯首聽命,但孫策擅自篡命是前提。有了這個前提,這些人才能名正言順的反對孫策。 如果袁權確認了袁術的遺命就是由孫策繼承他的權力,有些人可能就要打退堂鼓了。 陳瑀再一次看向角落里的張勛。張勛是知道真相的,他只是一直沒開口而已。 去還是不去?這都是一個問題,陳瑀覺得很棘手。 —— 陳瑀猶豫不決的時候,騎兵已經到達各個大營,用響亮的聲音將袁權召見諸將的命令傳達到各營將領耳中。很快就有人行動起來,校尉萇奴命令假校尉守緊大營,自己帶著親衛出了大營,趕往城門。在路上,他又遇到一個校尉、一個中郎將,都是袁術的舊部或故吏,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出身都不怎么高。 他們沒有湊在一起,只是遠遠的互相看了一眼,先后來到城下。隔著護城河,看到城頭挺立的袁權,他們不敢怠慢,紛紛下馬,抱拳行禮。 袁權是袁術的長女,在袁術過世,袁耀又下落不明的情況下,袁權是最有資格代表袁術的人,即使她已經出嫁。他們作為袁術的舊部,如果對袁權無禮會被人恥笑不懂規矩,不僅以后在官場上寸步難行,即使是民間也會嘲笑他們忘恩負義。 “諸君,報上姓名。”袁權說道,聲音并不大,但萇奴等人屏氣息聲,也能聽得清楚,立刻一一報上自己的姓名,當前軍職,與袁術的關系。 袁權點點頭。“你們相信我所說的話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