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襄陽學院。 孫策坐在后堂,對面坐著李儒。 李儒頭發雖然大半已白,氣色還不錯,甚至比上次見面還胖了些。他一邊喝著茶,一邊吃著點心,吃得也不多,一樣嘗了一點就放下了,再也沒有看一眼這些精心制作的食物。 “陛下,涼州易動難安。一旦刀兵再起,眼前的大好局面只怕又要毀于一旦。還望陛下三思?!? 李儒不緊不慢,語氣淡淡,仿佛說的不是戰爭,不是涉及到幾十萬人的生死,而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小事。孫策靜靜地看著李儒,心中多少有幾分驚訝。如果不是知道李儒的底細,他根本無法將眼前這個氣定神閑的老儒生和董卓聯系在一起。 看來他是真的的放下了。什么榮辱,什么富貴貧賤,都成了過眼云煙。 李儒突然出現在這里,是為涼州百姓請命而來。關中平定后,他就離開了南陽,返回馮翊老家,閉門讀書。賈詡多次派人來請,他也沒有動心,后來荀彧再入關中,主持新政,特地在馮翊與他見了一面,希望他能去涼州看看,安撫董卓舊部,尤其是牛輔,他這才重新出山,到涼州走了一圈。 總體來說,涼州漸趨安定,但問題也不少。 根本的問題還是涼州窮,土地少,戶口少,經不起折騰。平時無事,只要管住官吏,不準他們騷擾百姓,處理漢羌事務時一碗水端平,就算有事也是小麻煩。一旦發生戰事,脆弱的平衡必然被打破,一旦百姓失去生計,各種騷亂就如野火,隨時可能燎原。 眼下的潛在的戰事危險有兩個:一是一心要報仇的閻行夫婦,一個是一心想西進立國的劉寵父子。 李儒不遠千里趕來,就是希望孫策能夠出面節制這兩人,讓他們不要輕舉妄動,打破涼州難得的安寧。 “文優先生從南陽來?” “是。”李儒點點頭?!叭迕靼妆菹碌碾y處,卻還是不得不說。且涼州不是中原,涼州人性子野,崇尚氣力。劉寵、閻行皆是陛下舊部,陛下若出面訓誡,他們不敢不聽?!? 孫策無聲地笑了?!跋腴_戰的只是他們嗎?牛輔不想封侯?” “想自然是想的,只是不像南陽人那么迫切?!崩钊逡残α??!皼鲋蓦x朝廷太遠,就算沒有爵位,只要有實力,一樣有地位?!? 孫策想了想,不得不承認李儒說的有道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涼州人的確和南陽人不太一樣,朝廷對他們的影響有限,最多是錦上添花,更多的時候還是憑實力說話。 “先生在襄陽住幾天,待我與相關人等商議一下,再給你答復。” “唯!”李儒拱手作揖,起身告退。他也清楚,這件事不可能由孫策一句話解決,孫策能答應他考慮就已經不容易了。 李儒剛剛退下,張溫快步走了進來,遞上一封緊急軍報。孫策接過一看,眉頭頓時一皺。 文聘急報,钖縣、上庸發生叛亂,剛剛運往前線的軍用物資被劫。據初步判斷,可能是上庸的申耽、申儀兄弟所為,而且背后有蜀國奸細的影子。 這批物資是剛剛籌集的,主要供給正在巴西作戰的黃忠,還有一部分是為攻取南鄭準備的。這批物資被劫,對前線的軍心士氣影響很大,處理不好,會有崩盤的可能。文聘正在全力追查,但他兵力太少,力不從心,短時間內很難追回前線急需的物資,只能向襄陽求援。 預料中的問題終究還是出現了。黃忠主力突進太快,后方兵力空虛,給了申氏兄弟可趁之機。 孫策隨即命人請來沮授、郭嘉等人,讓他們商量一下,拿出解決方案。他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也整理了一下情緒,出了后堂。 襄陽學院寬大整潔的講堂上,襄陽書院的師生在講壇兩側就座,龐德公、宋忠等人正聚在一起,談笑風生。正面的庭院中擺了上百張坐席,大族和百姓代表各自入座,庭院外的廣場上站滿了人,院墻上、樹上都坐了不少人,烏泱泱的人群幾乎一直延展到江邊,就連江對面的岸上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身影。 孫策懷疑襄陽縣的百姓就算沒有全來,至少也來了一半。 孫策剛剛登上講臺,在青蓋傘下站定,歡呼聲便如潮水般的涌起,一浪超過一浪,漸次傳播開去,一直傳到江邊,停上江上的戰船都似乎受到了影響,戰旗飄揚,飄飄欲飛。 “萬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