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出了簽押房的門,一直到蹙著眉的陳銘,忍不住開口向何瑾抱怨:“小子,你今日為何要這般打擊大老爺?” “我打擊師父?......”何瑾一臉夸張和幽怨,道:“老爺子你說話要摸摸良心的好吧,師父一廂情愿地差點把我弄成書呆子,這事兒我找誰喊冤去?” 一聽這個,陳銘也無話可說。 但隨后他一捋山羊胡,又狐疑了起來:“還是不對,你小子極為隱忍、一步三計,行事必有所圖。” “當初汪卯明、劉不同那般搞你,你都藏得不露分毫。況且大老爺還是你師父,對你也算不錯,你不會無緣無故就來這一出兒的。” 何瑾聞言,才不由嘿嘿一笑,道:“知我者,陳師爺也。實不相瞞,這次略微打擊一下師父的觀念,其實是想謀一下明年縣試的案首。” “案首?......”陳銘先是一愣,隨即便恍然大悟:“你小子,果然奸詐奸詐的。看來,明年的秀才功名,你是志在必得了。” 身為衙門師爺兼一位老秀才,陳銘當然知道從平民考秀才,要連闖三關:分別是由知縣(州)主考的縣試、知府主考的府試、本省提學官主考的院試。 雖然最后的決定權不在知縣(州)手里,但是官場也有一個不成文的潛規則――縣試時由知縣(州)選定的案首,哪怕再差,府試和院試都不會被淘汰,肯定可以拿到秀才功名。 尤其像姚璟這般簡在帝心,上任第一年便聲名鵲起、政績斐然的知州,知府和提學官為結個善緣,更是會大開綠燈。 如今已近年關,明年縣試將至。何瑾屬于臨時才抱佛腳,沒有十足的把握憑真本事兒考取功名,自然想從潛規則這里圖謀一二。 但這前提便是,姚璟必須改變一些觀念,否則何瑾基本上是沒什么希望的。 “你小子深謀遠慮,步步為營,真是令老夫汗顏不已。” 望著眼前這位青蔥少年,陳銘真是不得不感慨:人跟人之間,有時差距實在太大了。 人家才十四歲,便考慮著為自己的未來,抓住一切時機......當初自己若有他十之一二的聰慧,恐怕也不會半生潦倒。 不過,這話剛說完,他又不由面露難色:“小子,你可莫要忘了福禍相依的道理。” “身為大老爺的弟子,你可以在衙門里橫行無忌;可若是在考試中,這便是大大的弊端了。” “師父點了弟子為案首第一名,傳出去必然會受人質疑和指責的。大老爺就算是為了避嫌,也不太可能將這個案首給你。” 何瑾聞言,卻不由嘿嘿一笑:“師爺,你覺得這個難道我就沒想到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