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信步隨著何瑾走上一處小山坡,劉大夏對于眼前的一幕幕也很是好奇。 同時,心底深處不由自主冒出一些疑問。這些疑問正在叩擊著心中看似堅硬的外殼,心中長久形成的壁壘,似乎慢慢裂開了縫隙。 “劉大人你看,咱們在的這里,就是住宅區(qū)了。那里冒著煙的地方,就是最先開發(fā)好的礦區(qū)。山腳那里平坦的草場,是新開辟出來的牧場,周圍的作坊和廠房,是制造牛肉干和毛紡織的.......” 站在山坡上俯瞰,何瑾仿佛導游一樣,一一給劉大夏介紹著。 包括哪哪兒是道路,各區(qū)域圈定了多少范圍,如何依據山勢合理建設,未來還可能有什么樣的規(guī)劃和擴展,都說的詳實無比。 對于他這等統(tǒng)籌調衡的能力,劉大夏倒是一點都不驚訝。畢竟能將百年仇敵都化敵為友,這樣的本事兒,反而顯得有些小兒科了。 但老頭兒仍舊留心觀察著西山的一切,隨后漫無目的閑逛,也越看越心驚。 “繁華”二字似乎不能準確形容西山的景象,比起京城的熙熙攘攘,這里還是顯得沒那么熱鬧。 但這里人來人往,人人又都有事做。且在他們身上也看不到,在京城用盡全力生存的壓力和痛苦。 說富足嗎,當然也談不上,百姓們都忙忙碌碌的,穿著也很是儉樸。但安康和一種他形容不出來的精氣神兒,卻讓劉大夏十分關注。 帶著這樣的疑問,他特意停下了腳步,問了一個正在推著小車的力巴,道:“小哥,你幸福嗎?” 小哥樂呵呵地擦了一把汗,實誠回道:“俺不姓福,俺姓張......” “呃......”劉大夏沒想到西山的居民也如此有特色,就換了一種問法兒,道:“你在這里住著覺得可還好?” “挺好的。大哥進了新軍營,每月都往家里寄錢。按照何大人的說法,我們這就是軍屬家庭,特意給安排到了這里,又給俺找了活計,每月也能掙半兩銀子。” “雖說掙得不算多,但礦上的福利挺好。而且等俺在礦上干滿了三年,住的那套寬敞明亮的房子,就是俺們的了。” “如今爹娘還在房子外面擺了個早點鋪,也能掙些銀子。等個四五年后,俺們弟兄倆從別的村戶,娶個漂亮婆娘不成問題。” “還有小妹平時也能幫襯著爹娘,閑時還能去學堂旁聽。等再長個四五歲,就能去京城的大戶人家里當丫鬟,學學體面和規(guī)矩。十六七歲的時候正好嫁人,肯定不愁好人家......” 小哥一開口就說個不停,感恩之情不言而喻。尤其再痛訴對比以前的生活,更是將這里的日子形容到了天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