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隨后,眉頭也不由蹙得更緊畢竟如此以一來,情況可比他想象嚴峻太多了,而且這就能解釋何瑾為何著急白慌致仕了。 假如情況真如他推測一樣,一旦派了城中兵馬前去增援三地,正好會中了倭寇調虎離山之計。 兩淮流域這個地方,可不是關中蜀地。 關中蜀地多山,地形崎嶇兇險,各個關隘易守難攻。可這個地域幾乎就是一馬平川,根本擋不住來犯之敵長驅直入。 當年曹操舉著報父仇的旗號,兩次說打徐州就打徐州。而且一打就是氣吞萬里如虎,占城屠民的。其中的原因,難道只是徐州陶謙無能? 當然不是。 就是因為華夏淮河流域這片兒無險可守,曹操大軍當然說來就來。而且如今比起曹操的大舉侵犯,倭寇更多一層便利條件。 因為這群小鬼子只是來燒殺搶掠的,搶完殺完就跑,不存在攻城后自守的情況。這樣就使得他們完全可以繞過三地的衛所,趁淮安城池防守空虛之際,來上一波突襲。 這個時候,戚景通也反應過來了,當即冷汗涔涔道“賢弟所言不錯,為兄剛才太過想當然了。認為三地衛所扼守住了倭寇的進犯路線,他們就只能攻堅圖謀,卻忘了他們根本無需如此” 說到這里,戚景通當即轉身向潘蕃拜倒,慚愧道“大人,卑下無謀,差點就中了倭寇之計,懇請大人責罰!” 潘蕃這會兒哪有心思責罰戚景通? 他本意也是如此,而且還是那種肯擔責任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自省,道“不必如此,若果真那般,也是本巡撫輕敵之過” 不過說到這里,他就狐疑地看向何瑾,道“你是如何想到這些的?” “嗯”何瑾這下就有些頭疼。 他無法說自己來自未來,知道大明的倭寇之亂的本質,是國朝禁海政策同資本發展碰撞,才憋出的一個怪胎。 于是他努力想了想,小心翼翼地試探道“大人,我說是瞎猜的,你信不?” 然后,潘蕃就笑了“動搖軍心,欺瞞上官,本官打你五十軍棍你信不?” 何瑾笑容就僵硬了,然后開動腦筋,最后才說道“那下官說早就看了歷年來倭寇作亂的規律,還得到了錦衣衛那個倭寇頭目的一點情報,然后胡亂猜一猜的。大人覺得這個倉促編的瞎話能騙得過你嗎?” 潘蕃頓時臉一黑,道“明明就是如此,難道還有別的可能不成?” 何瑾就無奈一笑呵呵,你高興就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