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大燕國,這灤州城,這滿城的文武百官,不過就是如夢似幻,卻讓許多人在這夢幻里真的走不出去了。 什么劉邦項羽,甘大相公,才是真正的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罷了,狄詠也不多想,轉過頭與左右大喊:“繼續巡查,一定要仔細,明日敵軍還要攻城,要確保萬無一失。” 左右剛剛見到大燕皇帝陛下的漢子們,一個個還在激動之中,朗聲高喊:“遵命!” 顯然這些人都知道,只要這場仗打完了,不說什么大官,隨便一個知縣之類的,不是難事。昔日里衙門知縣,一個個高高在上,進出之間,眾人簇擁,人人躬身。何等臉面,何等威風凜凜? 而今里,人人都有機會當知縣,只要肯搏一搏,知府都有可能。這種機會,豈能不把握?你看那祝東,昔日里也不過是一個殺人越貨的主,被官府通緝得四處躲藏,而今國公爺都封了,封地就在灤州,灤州所有百姓都是他們家的了,回頭看看這座碩大的灤州城,誰能不羨慕? 當天亮的時候,城外炊煙四起,不得多久,號角連營。 遼軍開始排隊列了。 城頭之上,也開始準備了,漢子們一邊嚼著剛發下來不久的面餅,一邊開始往城頭上搬來各種重物。 大燕狄相公教大家專門用來推長梯的長桿,都放在垛口之下準備好。 燃起篝火,把鐵鍋里面的油脂徹底煮沸,隨時準備倒下去。 城外的鼓聲響起來了,遼軍開始攻城了。 這個時候,所有人都知道得躲起來,躲在垛口之后,或者拿門板床板把自己遮蔽住,因為箭雨要來了。這也是之前狄軍師反復教的,聽到鼓聲,就一定要躲好。 箭雨如約而至。 不得多久,敵軍鼓聲加急,開始沖鋒。 不要著急,四處都有人大喊著“不要著急”。等敵軍近前,等敵軍爬墻。也有零星的箭矢開始反擊。 一場大戰,慘烈開場。 狄詠坐在城樓之內,靜靜看著。 如今這支反賊軍隊在守城戰中打出了自信,狄詠也一直不吝言辭稱贊著這些軍漢有天下無當的勇武,讓這些漢子們以為打仗不過如此,遼人也不過如此。 這種自信,暫時而言,是極好的。 但是,總有一天,可能會遭受現實的毒打。 也許狄詠就存了這種心思吧? 不得而知。 再一次打退了遼軍的進攻,城墻之上的所有重物幾乎傾斜一空,城墻之下,連續幾天傾瀉下去的重物,幾乎把地面都抬高了幾尺,也讓敵軍進攻的時候難以落腳。 狄詠笑著在城墻上來來去去,不斷夸贊著每一個他能遇到的漢子,幾乎把這些漢子夸得是天下無敵了一般。 立功的,馬上開始封賞,知縣知府,又封出去不少,好在燕云地盤不小,有足夠多的知縣知府去封。還有許多人,功上加功,狄詠也多的是官職來封。三省六部,二府三司,臺諫館閣,軍中將校,狄詠都是信手拈來。 甚至狄詠還得與這些人去解釋每一個官職是干嘛的。 眾人還得評議一番,哪個官職油水多,能發財,哪個官職油水少,換一個行不行。 還有一些陣亡的,狄詠也不吝官職去封,封他的兒子,沒有兒子封他的父親兄弟。還給一大筆撫恤的錢,開口就是幾百貫上千貫。這錢有沒有先不說,灤州城里所有的大戶都被查抄了個干凈,實在沒有的錢,也先記著。天下打來了,還愁沒有這幾百貫錢? 狄詠還專門把城中的歌舞伎之類的女子都組織起來,到處勞軍,這勞軍倒也不是那種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狄詠要這些女子到處給漢子們講故事,講什么故事呢? 漢高祖劉邦打天下的故事,從揭竿而起,講到大封群臣。當然,講到大封群臣也就夠了,之后鳥盡弓藏殺功臣的事情也就不必講了,反正這些泥腿之們也不知道。 吃過午飯,遼軍再次開始攻城。 耶律仁先,顯然就是不管不顧了,就是要用人命堆,堆他十天半個月,堆他幾萬條人命去,也要堆下這座灤州城。 耶律仁先也有一些心存僥幸,他的僥幸就是希望灤州城內的這些烏合之眾在每日死傷之下,早些人心慌亂起來,然后作個鳥獸散了,各自逃命去。 下午接著攻城,耶律仁先還在各處調來了許多匠人,開始打造更先進的攻城器械,比如推不倒的云梯車,但這也不是一天兩天能造出來的。不過還是得造,實在不行,時間哪怕久一點,最后一擊的時候也用得上。 反正,這灤州城里的反賊,必然要覆滅,絕不可能有生路。泱泱大遼,披甲百萬,北據草原大漠,遼東城池無數,燕云有十六大州,打得大宋連年歲幣,嚇得西夏也每年送禮,剿個賊匪豈能有例外之理? 鼓點又起。 耶律仁先親自打馬在陣后督戰,打了幾天了,損失不小,麾下軍漢開始有些懈怠了,耶律仁先便要自己親自督戰了,哪一部懈怠,就斬了哪一部的軍將。 大軍如潮水撲了上去,喊殺震天,哀鴻遍野。耶律仁先充耳不聞,人命就該死在戰場上。 忽然又一隊快騎飛奔而來,左右詢問幾番,直奔耶律仁先督戰的高臺而去。 “圣旨到,圣旨到!” 耶律仁先聞言連忙起身,跪地接旨。 “皇帝有言:宋軍突襲燕云,已然大軍兵臨燕京城下,朕有危難,著北院樞密使耶律仁先速速帶大軍回援燕京,敗宋軍于城外!” “什么?”耶律仁先都不敢相信這圣旨說的是真的,第一反應在想是不是灤州城的賊人弄出來的陰謀詭計。 所以他直接起身,一把奪過圣旨,上上下下清清楚楚看了一遍。 再一抬頭,耶律仁先開口急問:“怎么回事?宋人豈敢開戰?耶律乙辛呢?他不是在燕京嗎?燕京本就有兩萬留守之軍,加上邊境還有三萬大軍。宋人倉促之間,想來人馬也不多,怎么就讓宋人兵臨燕京城下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