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試試這個新鋸吧,不行我們再改。” “嗯,好,我來試試。” 羅沖從地上抄起一把白雪搓了搓黑手,接過這把將近70厘米長的弓鋸,“工”字形的木框一面是鋸條,另一面是麻繩,利用杠桿原理,麻繩收的越緊,鋸條就會繃得越直。 兩頭帶孔的銅鋸條掛在鋸框的兩個銅釘上,和木框成一定的傾斜角度,羅沖把鋸搭在圓木剛畫好的線上,快速拉動了起來。 鋸末紛飛之間,一條清晰的細縫快速吞噬了墨線,沿著原木的縱向快速運動。 “好,就是這樣,按照這個再做20把,咱們的銅還夠吧?”羅沖放下手中的鋸問道。 瘸子掰著手指仔細想了想,“嗯,夠了,鋸條用不了多少材料。” “那就去做吧,不要怕浪費材料。” 漢部落的銅料已經用的差不多了,各種工具,武器,生活用品都需要金屬,需要銅的地方還很多,至少現在漢部落連一個銅鍋都沒有,開春之后,除了春耕,采鹽,銅礦也要再開采一次。 說起了采礦,羅沖又想起了一樣重要的東西,船,或者應該叫舟。 古云有之,有頂為船,無頂為舟。意思就是說,有棚頂或者甲板的才叫船,沒有棚頂和甲板,只有一個船殼的只能叫舟,而羅沖想做的就是舟。 開春之后漢部落要做的事情太多,但是銅礦肯定是要繼續開采的,從漢部落這里順著小河逆流而上,走路的話要大半天的路程,如果要拉著礦回來,還需要大量的牲口馱運,耗時耗力耗糧草。 用牛車拉的話還要修路,現在這原始的生態環境,有的地方連牛車都無法通過,而且牛車的速度也不會快多少,只不過在載重量上比馱運多裝一些罷了。 但如果從原樹部落的位置直接裝船順流而下,估計這大半天的路程只需一個小時就可以到達,而且船運比陸運裝的更多,所以漢部落必須要有一條小船。 因為是要在內陸河里用的船,而且是以載貨為主要目的,那么這艘船就應該是一個兩頭略翹,方形,平底的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