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沈坤小時候家里很苦,老爸老媽供自己上學,犯了很多難,所以見狀沈坤不覺跟著走了出去,他是想安慰阿姨兩句。 只見得,走出門的女子根本沒有離開,她是蹲在門口哭了起來。 嗚咽的聲音非常凄涼,看得出她那無助的樣子真心是家里遇到困難了。 兩本書被她放在身旁,沈坤上去想安慰兩句,目光不自覺的卻落在了兩本書上邊。 一本是竹林七賢沒錯,這本書沈坤也不看好,1936年的,趙建敏的印刷版。 可被上一本壓住了邊緣的另一本,另一本的書上邊,此時卻可以讓沈坤的眼睛開始有了那種酥癢。 怎么回事? 眼睛又有靈氣收了。 難道說,大娘的另一本書是古董? 沈坤很清楚,只有遇到古董的時候,自己的眼睛才會發(fā)作,才可以吸收到書里邊的靈氣。 這也是古物中的靈氣復蘇,補充進入自己眼瞳,獲得能量的方式。 眼下,眼睛已經(jīng)有了征兆,沈坤距離書的距離比較遠,這會他才蹲下身慢慢靠近,這本書也進入了他的視線。 這本書很破舊,封面上的字幾乎不可辨認,沈坤依稀只能看到“池北偶言”四個字,應該是毛筆手書的,上面根本沒有落款。 沒有落款,則看不出是誰的書,又這么爛的手稿,就這樣一本書,怪不得劉青和陶松說是破書一本。 但既然他有靈氣,沈坤覺得,自己倒是可以買下來。 至于到底是不是古玩他不管,他需要這個靈氣。 想著,沈坤走過去,安慰女人道:“阿姨,你別哭啊,你有什么困難,跟我說下吧。” 中年婦女本來就想找人傾訴,這會抬頭看到沈坤,她像竹筒倒豆一般,把自己的事情一五一十都說了出來。 原來,她本是鶴南人,自己娘家以前也是大戶,后來沒落的,她嫁給了一個電廠的工人,本來生活不錯。 家里的兩個孩子老大考上了大學,老二讀中學,學習成績都很拔尖,可以說是幸福美滿的一家。 但好景不長,就在前年,電廠工作的老公因為電廠的一次重大事故,罹難在其中,國家給的撫恤金,兩年便花光了。 她手上沒什么手藝,打個零工只能貼補家用,小孩上學的學費成了問題,。 她所有親戚家都去過了,根本沒人搭理她。 嫁過來的時候,娘家陪送了幾本古書,說在當時,這些書都是很值錢的,中年婦女也就當寶貝似地給珍藏了下來,實在無奈后,她就翻出壓箱底的這兩本書,到了這天寶齋。 誰知,海城最大的古玩店天寶齋卻說是蟲吃鼠咬,破書一本,這難道不是打破了女子最后的希望嗎。 女子這才哭起來,是她看不到希望了。 沈坤聽完女子的故事,感觸頗深,而聽到女人說這是家傳的古書,沈坤心中也多了份肯定,莫不然這書真有點意思。 “阿姨,你的書,我打開看一下可以嗎?” 婦女本來就是拿書來賣的,聽到沈坤要看,它把書遞給了沈坤:“可以。” 那一本竹林七賢,跟劉青和陶松說的一樣,沈坤看了下,確實是1936年的印刷品,并不是什么古籍善本。 他把目光迅速打量在另一本書上。 這一本書封面上的字已經(jīng)很模糊了,上邊有池北偶言四個字, 沈坤反復看了后才發(fā)現(xiàn),最后的這個言字應該只是左邊一半,右邊應該還有一個炎字,只是這個字隱隱約約,幾乎看不到了。 所以,這本書的名字應當是池北偶談。 在觀看的同時,沈坤的眼睛已經(jīng)開始了那種蟄伏,爾后,有一股濃郁的氣道從書中傳出。 這股氣道比起黃庭堅的作品時分要弱,但因為這段時間靈氣的匱乏,得到補充的靈氣流之后,沈坤的眼睛仍然感到了無比的舒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