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嘿,你是不服我們的鑒定啊?好。”劉青喝了一口茶,拍了拍桌子,上綱上線道:“你拿過來,我還真要好好給你上上課了。” 陶松道:“把你的書放上來,我跟你說一說為什么他不值錢,為什么你被人家殺豬了。” “好的。”沈坤應聲,然后他小心的將手中破舊的書放到面前的茶幾上,沈坤站在兩位的旁邊,尊敬地說道:“二位,請幫忙掌眼吧。” 劉青和陶松說來,并沒有入手看過這本書,劉青斷定的“破書一本”是那個竹林七賢,這一本是在竹林七賢的下邊,劉青縱是看了,估計也只是走了一眼,難免沒看準。 所以,沈坤相信他們是好心。 當書重新放上,劉青和陶松鑒賞起來,當劉青和陶松看了一會后,他們最初的那種不屑卻悄悄不見了。 準確地說,他們感到意外。 這竟是古人所著的一部手稿! “嘿,是這本書嗎剛才?” 劉青和陶松的眼神相互懷疑。 “是啊,剛才是這本嗎?” “就是這本。我從大娘手里拿的,錯不了啊。”沈坤聽了他們的話,說道。 劉青和陶松用放大鏡分別掌眼,經過粗略的翻看,劉青和陶松可以確定了,這是一個前人的筆記,而年代應該是清朝初期。 因為在手稿里面,多次出現了康熙皇帝和順治皇帝的年號,而封面上池北偶言中的那個言字,就是偶談的談字,由于破損,只剩下了一半的字體了。 這部手稿的保存并不是很好,在手稿的上半部,有明顯的霉變,很多字體也變得模糊不清。 所以在百忙之時劉青掃的一眼,就判了死刑,這是疏忽沒錯,但也有情可原。 而這本書的下半部的品相倒是不錯,只是語言它是用文言文的形式書寫的,顯得隱晦難懂。 并且很多繁體字就連在古玩行待了兩三年的陶松也并不認識,劉青和陶松兩人只能是半猜半就的看下去,不過大致意思他們弄清楚了。 這本書內容包羅廣泛,多是作者的論衡其說,抒發了他個人的一些情懷。 前邊無法看出作者是誰,而手稿的最后幾頁,卻有了一點查找的線索。 這后邊幾頁全是他的一些詩作,七言絕句居多,在后面幾頁的詩作下方,均印有一枚紅色篆體的印章,這幾個篆字,可以洞察作者的來歷。 不過,劉青和陶松的鑒賞水平顯然還沒有那么高,現在掌柜的還沒回來,劉青和陶松只能用比較笨的方法去按圖索驥。 從詩的風格上,兩人能判斷得出這是清朝的詩作。 用《清朝人物傳記》去查,兩人能找到作者。 許是誤會了沈坤,劉青有點不好意思了,這一刻更是要把這書的作者是誰幫沈坤找出來。他認真地翻閱了起來,而陶松看著沈坤,對他也有所改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