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原來,李世民看著全唐輿圖,對圖上那塊標著褐紅色的吐s蕃,怎么看怎么不順眼,現在大唐周邊的國家全都臣服了,尤其是有了西北道以后,把吐s蕃給包在大唐的版圖里面了。 面對著這樣的全唐輿圖,恐怕不止是李世民,估計所有的唐朝人,看到以后,心里都會堵得慌。 李世民好大喜功,高句麗這個頑疾算是治好了,吐s蕃這塊傷疤,他也很想拿塊膏藥把它貼上。他現在已經有了打下高句麗以后,稍事休整,就開始征服吐s蕃的想法了。 李道宗也明白李世民的心思,可是他的女兒馬上就要嫁給松贊ganbu,如果朝廷要去打吐s蕃,他的心里就十分別扭了。當然了,如果吐s蕃能夠在不打仗的情況下臣服大唐,這樣的結果是最好了。 聽完了李道宗的話,李佑心里也十分別扭。說實話,盡管他對于大食帝國十分忌憚,可是在他心里,還是覺得有辦法對付他們。唯獨這個吐s蕃,是個最難啃的硬骨頭。 以唐朝現有的國力,打下吐s蕃也不是個問題。可是,吐s蕃地處高原,地理環境十分惡劣,打下來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最關鍵是,吐s蕃地瘠民貧困,從資源和經濟上來說,連個雞肋都不如,打下來以后基本上沒有什么油水,將來朝廷還要把大把的錢財往里填。而且,吐s蕃民眾不夠開化,迷信色彩濃重,將來治理起來也是一大麻煩。 不管別人怎么想,反正李佑是不愿意干這件勞民傷財的事情。 李佑贊成跟吐s蕃和親,是想延續歷史上的路子,能夠跟吐s蕃和睦相處。大家平平安安的,各吃各的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這種想法有點兒掩耳盜鈴的意思。 不過,從理智上來說,吐s蕃的問題還是要解決的。松贊ganbu是個有理智的人,能夠和唐朝保持良好的關系。等到換上一個稍微有點二的人,唐朝的西南邊陲隨時都有可能受到吐s蕃人的侵擾。 吐s蕃問題不解決,將來大軍南征去解決整個南亞大陸的問題,也會受到吐s蕃的牽制。 解決吐s蕃的問題,無外乎武力征服和勸說其臣服兩種途徑。打,目前看來不是個好辦法,勸說行得通嗎? 松贊ganbu是個有理智的人,因此他才能夠和唐朝保持長久的和平友好關系。不過,那是在吐蕃與唐朝對等的身份的條件下,人家才樂意這樣去做。現在的問題是,要讓人家放下帝王的身份,來向唐朝稱臣。松贊干布是條硬漢,也很驕傲,這恐怕就難以做到了。 這些事情想想都煩,李佑使勁兒撓了撓頭皮,對李道宗說道:“我真是沒什么好辦法。要不就等你女兒嫁給了松贊ganbu,讓她勸說松贊ganbu臣服大唐吧。” 李道宗不滿的說道:“殿下,您這是什么話?如此重大的朝廷大事,怎么能夠寄托給臣的女兒呢?這個責任她可擔不起,臣也擔不起。” 李佑也覺得自己說話有點兒太隨意了,他說道:“叔王,你別生氣,我也就是發發牢騷,并不是真的就是這個意思。既然父皇有這個愿望,那咱們就努力試試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