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林北笑了:“在下頭一次聽說佛門藏經閣里居然還有道門典籍的。” 而且還特么是張三豐的著作! 你怎么不整個太極拳太極劍出來? 難道是怕侵權? “阿彌陀佛,敝寺藏經閣之中其實武學秘典不多,且大部分藏書都是與佛經無關的書籍。”玄同雙手合十道,“只有博采眾家之言,才能更多的發現自身不足。” 林北挑眉道:“你們藏經閣對弟子沒要求嗎?比如什么修為地位才能去哪一層之類的?” 玄同搖頭:“沒有。” 簡單來說,就是大家隨便看。 只要不偷偷帶走,什么都好說。 畢竟那些書籍大多是上古流傳下來的。 林北若有所思:“那在下總算明白了一件事。” 他現在明白為何懸空寺會出現各種不同情況的弟子了。 因為看的書太雜了,那些和尚年輕的時候總能看到符合自己三觀的書。 或者說他們的三觀也會被某些書影響。 然后這些大門派修士嘛,總會有那種“我是能帶領塵境走向繁榮昌盛的那個人”的錯覺。 其實就跟林北前世學生時代的憤青還有五美分一樣。 就連偉人當年也寫過“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糞土當年萬戶侯”這樣的詩句。 說到底,誰還沒年輕過呢。 不過這些大門派的弟子不用為生計發愁,所以他們的理想就一直堅持了下來。 再加上“入道”這件事,就更一步加深了他們的理想。 所以才會有呂秋白的“打倒修士階級”,才會有東離國師的“建立地上佛國,爾后眾生平等”這些騷想法。 而且更騷的是他們真的打算或者已經這樣去做了。 其實林北“入道”之時也有過類似的想法。 雖然最后他選的道是“我要讓父母朋友還有那些姑娘們都幸福”的道路。 不過他創立山外小樓其實也體現了一部分他潛意識想要做的事情。 那就是“人人有功練,眾生可以相對平等”。 所以說,男人至死都是少年啊。 倒提酒壇,壇中已無酒。 林北放下壇子,起身拱手道:“酒已盡,興已盡。在下暫且告辭。來日若是有空,定當拜訪懸空寺,還望大師莫要推諉。” 之所以不提太上道宗,是因為他清楚的明白一件事。 只要還想去實現那個目標,呂秋白往后注定要與太上道宗漸行漸遠。 指不定這次回去之后呂秋白就跑路了,那林北去找誰? 呂清塵嗎? 況且她現在也不在那里。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