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本來日子過得好好的,但這老王卻自己作死地迷上了賭博。 “我的天吶!” 余慶氣得眼前一黑:“爸!” “這姓王的什么情況你不知道?” “他自己還欠著高利貸還不出來,那家小超市指不定哪天就得關門,您竟然還敢借他錢?” “那姓王的還得起嗎!” “唉...” 余積善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但言語間卻半點沒有反省之意: “老王他不是個無可救藥的家伙。” “他早就發毒誓戒了賭,又一直在努力做生意還錢,是實在是撐不下去了才來找我求救的。” “現在債主催得緊,老婆跑回了娘家,兒子在外地上學又得花錢。” “我要是不幫老王這一把,他就再沒機會過回安穩日子了。” “關我屁事!” 余慶半點也沒被這個“浪子回頭”的故事給打動: “自作孽,不可活。” “他自己找的麻煩,憑什么讓別人幫他承擔?” “現在裝可憐博人同情,當初他賭博的時候,怎么就沒想到自己會過得這么慘呢?” “再說了...” 余慶頓了一頓,更是痛心疾首地說道: “你以為你這么幫了別人,人家就真會念你的好?” “他們說不定就一邊數著從你那拿的錢,一邊在背后罵你傻呢!” “你...” 余積善深深一嘆,只是固執己見地說道: “兒子,有些話我跟你說了你可別不愛聽:” “人在做,天在看。” “做好事肯定不是白費功夫,老天爺不會總讓好人吃虧。” “呵呵...” 余慶習慣性地翻了個白眼,滿臉不屑地說道: “爸,這事你跟老家的鄉親們說去!” “當年的事你都忘了?” “我這次回老家,他們可都還在背后罵罵咧咧地嚼你舌根呢!” 余積善被兒子狠狠噎了一下。 有些事說起來的確令人心寒: 他十幾年前就憑借努力在近海市開起了屬于自己的餐館,在這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或許只是普普通通的小角色,但放在當年那個貧窮落后的老家農村里可就算是早早有出息的大人物了。 而余積善又天性善良,做好事不求回報,看到親戚和鄉親家里有困難總會忍不住幫上一把。 這下好了... 鄉親們婚喪嫁娶,孩子上學,老人看病,閑著沒事,就沒有不來找他借錢的。 就連村里造橋鋪路的公事,村干部都不忘在千里之外打個電話過來,跟余積善好好聊那國家倡導的“先富帶動后富”的大道理。 余積善一開始能幫的忙都幫了,能借的錢都借了,一時之間博得贊譽滿滿。 可是,人心哪有知足的? 還錢的一個都找不見,來借錢的反而越來越多。 而余積善就是一個開餐廳的廚子,又不是什么開扶貧基金的大老板,哪來那么多錢供他折騰? 升米恩,斗米仇。 在余積善因為經濟問題接連幾次向鄉親說“不”,又按捺不住向幾個鄉親催著還錢之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