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放在古代也同樣合適。 偌大一個軍中,戰兵加上后勤輜重,總人數超過四十萬人規模。 在這么大的一個基數前提下,想找到幾個符合要求的病號簡直簡單的不要不要的。 從荀攸下令去尋找適合的傷兵,短短半個時辰的功夫,下面的人便找到了六個適合的人。 其中四個是后勤輜重兵,兩個是戰斗部隊中的士兵。 作為搞出來酒精的主事人,通過馬越將酒精的功效吹的云天霧地,所以這件事情,自然需要劉不懼在場指導的。 只是可惜的馬玉,這么好的一個機會,卻因為喝醉了而不得不躺在大帳內睡覺。 “能治好嗎?” 劉不懼匆忙的來到庵廬,一位文質彬彬的中年男子朝著劉不懼低聲問道。 劉不懼看了眼對方,覺得這位大概是負責管理庵廬的文官,或者是其他地方的文官,所以也就沒在意。 劉不懼畢竟不是專業的醫生,對于治療這一方面,只能是比著葫蘆畫瓢,想了下,說道:“這些都是什么情況?” “三個傷在手部,干活的時候被重物砸到,兩個傷了一根手指,一個傷了四根手指,一個是被重物砸中右腳,波及了半個腳掌,還有兩個是訓練的時候被劍誤傷,傷口不小,方士簡單的處理了一下。”中年男子簡單的介紹著,隨即朝著一名方士點了點頭。 接過方士遞過來的竹簡,看清上面的內容之后,劉不懼突然覺得古代先賢們又一次刷新了自己的認知。 遞過來的竹簡并非別物,而是這個時代的病歷本。 上面詳細的記載了傷者的姓名,籍貫,年齡,所在部隊等基本信息,緊跟著是受傷日期,受傷原因,以及方士對每一個人的初步處理方法,處理意見,以及處理過后的情況表現,不過后面卻是一片空白。 這個劉不懼倒是能理解,后面的步驟還沒進行,留白也是為了日后根據情況來記錄。 第(1/3)頁